
麥田。 唐 章碣 《曲江》詩:“無窮羅綺填花徑,大半笙歌占麥畦。”
“麥畦”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麥畦(拼音:mài qí,注音:ㄇㄞˋ ㄑㄧˊ)指麥田,即種植麥子的田地。其中“畦”表示由田埂分隔的整齊田塊,常見于農耕場景。
古典詩詞
意象特征
該詞多用于描繪田園風光,體現麥田的規整與農作物的生長狀态,如“麥畦稀”“新壟”等描述。
如需進一步了解詩詞背景或農業術語,可參考古典文學典籍或農學資料。
麥畦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種植麥子的田地。在農田上種植麥子的區域稱為麥畦。
麥畦的拆分部首為麥,并且它是由13個筆畫構成的。
《麥畦》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唐詩三百首》中的《送張仆射官西征》一詩中,意指麥子種植的田地。
麥畦(繁體字)
在古時候,麥畦的漢字寫作「麥畝」。其中「畝」與「畦」同音,意思也相近,都是指農田。
1. 這片麥畦一直以來都是他們家耕種的主要地區。
2. 黃昏時分,夕陽的餘晖照耀在麥畦上,美麗而甯靜。
麥浪、麥田、麥子、麥稈等。
麥地、麥場、麥園
稻田、菜地、果園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