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梗塞的東西。比喻心裡的嫌隙或不快。介,通“ 芥 ”。 詧盦 《學界風潮記·學生終止罷課之宣言》:“甚願勿存介蒂,互契道心。” 王西彥 《古屋》第五部三:“但我們……竭心裝出心無介蒂的坦然神情。” 王火 《新“三岔口”》:“我這人一向寬宏大量,講點感情,也就不心存介蒂。”
“介蒂”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jiè dì,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如需進一步了解“蒂”的本義(如植物學中的花蒂),可參考漢典對“蒂”的詳細解釋。
《介蒂》(jiè dī)是一個多義詞,常用作名詞,也可以做動詞使用。其主要含義是指某個人或物體的親身經曆、親自的感受或經曆,也可以表示某個事件或情況的觸摸、接觸和了解。
《介蒂》的拆分部首是“人”和“艹”,分别表示人和草。共有10個筆畫。
《介蒂》是漢字詞彙,源自古代漢語。在繁體字中,寫作「介堤」。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介」的形狀更為複雜,由左右兩側的“人”和“巨”組成,表示人穿越巨大障礙的形象。而「蒂」表示的是花的形狀。
1. 他深有介蒂,對這個項目的實施了如指掌。
2. 她是一個介蒂過來的人,對這個領域有着豐富的經驗。
3. 他們通過介蒂了解到了市場的最新情況。
介蒂可以拆分成兩個詞,即「介」和「蒂」,分别作為部首或詞根組成其他詞彙。例如:介紹、蒂落、介手等。
近義詞:親身經曆、親自感受、觸摸了解。
反義詞:聽說、間接了解、外界評價。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