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體格。 易宗夔 《新世說·容止》:“軀格雄偉,肢體大小鹹相稱。”
“軀格”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qū gé(注音:ㄑㄩ ㄍㄜˊ),其基本含義指人的體格或身體結構。以下是詳細解釋:
核心詞義
指人的體格,強調身體的外形與整體構造。例如《新世說·容止》中“軀格雄偉,肢體大小鹹相稱”,即形容體格魁梧、身材勻稱。
引申含義
在文學或日常語境中,可延伸為對體态、外貌的描寫,常用于贊美身材優美或姿态優雅。例如“形容人的形體美”或“表揚姿态端莊”。
使用場景
辨析與關聯
該詞既客觀描述身體構造,也帶有主觀審美色彩,需結合語境理解。權威典籍(如《新世說》)及現代詞典均以“體格”為基,引申義多見于文學表達。
軀格(qū gé)是一個漢字詞彙,意思是人的身體。它由兩部分組成,左邊是“⺼”字旁(身體的意思),右邊是“各”字。
軀格的左邊是“⺼”字旁,又稱為肉字旁,表示與身體有關。它的右邊是“各”字,表示個别或個體。
軀格總共有11個筆畫。
“軀格”一詞起源于古代漢語,最早出現在文獻《國語·晉語》中。在繁體字中,軀格的寫法和簡體字相同。
在古時候,軀格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但隨着時間的推移,漢字的寫法逐漸統一化,現在的寫法就是軀格。
1. 這個運動項目對身體的軀格要求很高。
2. 他在事故中受到嚴重傷害,導緻軀格殘疾。
1. 身軀(shēn qū):指人或動物的身體。
2. 軀幹(qū gàn):指人體除去頭部、四肢的主幹部分。
3. 身軀力行(shēn qū lì xíng):指一個人以身作則、身體力行。
近義詞:身體、體格。
反義詞:靈魂、精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