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過口的意思、過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過口的解釋

[go with the wine] 下酒

七個人立在桶邊,開了桶蓋,輪替換着舀那酒吃,把棗子過口。——《水浒傳》

詳細解釋

(1).經過口中。泛指食用。 漢 蔡邕 《為陳留太守上孝子狀》:“是後精美異味,遂不過口。常在柩旁,耳聞叔名,目應以淚。” 明 李诩 《戒庵老人漫筆·鄭樵食鑒》:“有一物常食性善與他物相反過口而害人者,如鮠魚同灰肉,食之殺6*人。”

(2).猶下酒,下飯。《水浒傳》第十六回:“七箇人立在桶邊,輪替換着舀那酒喫,把棗子過口。”《水浒傳》第二七回:“ 武松 便道:‘大娘子,我從來喫不得寡酒,你再切些肉來,與我過口。’”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過口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過口”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因語境不同而有差異。以下從兩個主要角度進行解釋:

一、成語用法(指言辭過激)

根據的權威解釋:

  1. 基本含義:指言辭過激或不恰當,容易引發争議或矛盾。例如形容說話過火、得罪人,導緻不必要的争執。
  2. 使用場景:多用于批評說話不經思考的人,或作為自我警示,提醒在交流中注意措辭。

二、動詞短語用法(指飲食相關)

根據漢典等來源:

  1. 基本含義:指食物搭配酒水食用,即“下酒”“下飯”。例如《水浒傳》中“棗子過口”“切肉過口”等描述。
  2. 擴展意義:泛指食用,如“精美異味不過口”(漢蔡邕文),也涉及飲食禁忌,如某些食物搭配可能有害。

建議結合具體文本判斷詞義,若需更多例證可參考《水浒傳》相關章節或漢典古籍引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過口

過口是一個常用的詞彙,指的是涉獵看法、發表評論或判斷之後。。

拆分部首和筆畫

過口的部首是辶,總共有5個筆畫。

來源

過口一詞源自于中國古代的文化和習俗。在古代,人們在舉行婚禮或家庭宴會時,主持人會邀請客人吃飯,而客人首先要過口,即品嘗美食後發表評論。慢慢地,過口的含義就擴展為經過思考後發表看法或評論。

繁體

過口的繁體字符為「過口」。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過口的寫法有所變化。可以使用類似「過過」的形式,其中的「口」被重複使用,表示多次品嘗或評價。另外,有些時候也可以将「辶」部首寫成「辵」。

例句

1. 他經過仔細思考後過口了。

2. 我還沒有過口,所以不能做出決定。

組詞

過去、過度、過年、過敏、過客

近義詞

評論、評價、鑒定、批評、觀點

反義詞

保留、沉默、不評價、不發表意見、保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