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西蠶的意思、西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西蠶的解釋

古代在國都西郊舉行的親蠶典禮,是帝王敦勸農桑的一種禮制。《隋書·禮儀志二》:“ 周 禮王後蠶於北郊。而 漢 法皇後蠶於東郊。 魏 遵 周 禮,蠶於北郊。 吳 韋昭 制《西蠶頌》,則 孫氏 亦有其禮矣。 晉 太康 六年, 武帝 楊皇後 蠶於西郊,依 漢 故事。 江 左至 宋 孝武 大明 四年,始於 臺城 西 白石裡 ,為西蠶設兆域,置大殿七間,又立蠶觀,自是有其禮。”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西蠶”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禮儀活動,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定義

指古代帝王在國都西郊舉行的親蠶典禮,屬于勸課農桑的重要禮制。該儀式通過皇後或後妃主持蠶事,象征統治者對農業生産的重視。

二、曆史演變

  1. 周代起源:最初遵循《周禮》在北郊舉行親蠶禮。
  2. 漢代調整:改為東郊行蠶禮。
  3. 魏晉複興:魏國恢複北郊舊制,吳國韋昭曾作《西蠶頌》,晉代明确将儀式移至西郊,并設立專門場所(、)。
  4. 南朝定制:宋孝武帝大明四年(460年)在台城西白石裡建立永久性蠶觀,形成固定制度。

三、文獻記載

主要見于《隋書·禮儀志》,記錄了從周代到南朝的制度變遷(、)。唐代郎大家宋詩《采桑》中“日去西蠶遠”,以及明代陸懋龍詩句均提及此典。

四、文化意義

通過儀式化的農桑活動,體現古代“以農為本”的治國思想,同時強化“男耕女織”的社會分工觀念。該制度延續千年,成為中華農耕文明的重要符號。

網絡擴展解釋二

西蠶

西蠶是一個漢字詞語,由“西”和“蠶”兩個字組成。拆分部首為“虍”和“虍”,共計8劃。

“西蠶”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西蠶是指産自西方地區的蠶,與中國特有的家蠶相對而言。由于西蠶與中國的地理和氣候條件不同,因此所産的蠶絲質量和特點也不相同。

在繁體字中,“西蠶”的寫法為「西蠶」。

在古時候,西蠶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由于曆史和地域的原因,古時候所使用的漢字寫法可能和現代略有差異。然而,在本文提及的“西蠶”一詞中,古代的寫法并不清楚。

以下是一個關于“西蠶”的例句:

1. 我這次的絲綢作品的原料是來自西蠶。

2. 由于西蠶絲質地柔軟,因此適合制作高質量的織品。

組詞:“西蠶”一詞中的“西”可以與其他字組成新詞,例如“西方”、“西洋”等。

近義詞:與“西蠶”相近義的詞語有“洋蠶”、“海蠶”等。

反義詞:與“西蠶”相反義的詞語很難找到,因為西蠶是指特定地域的一種蠶。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