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麦田。 唐 章碣 《曲江》诗:“无穷罗綺填花径,大半笙歌占麦畦。”
麦畦(mài qí)指种植麦子的田块或田垄,特指被田埂分隔成整齐条块状的麦田。该词由“麦”(粮食作物)与“畦”(划分的田块)组合而成,生动体现传统农耕中麦田的规整形态。
基本含义
《现代汉语词典》定义“畦”为“田园中划分成的小块土地”,故“麦畦”即专用于种植麦子的小块农田。其形态特征为田埂分隔、边界清晰,便于灌溉与管理。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1025页。
构词解析
来源: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年,第290页。
农耕文明的典型意象
“麦畦”常见于古诗文,如南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描绘麦畦开花时的田野景象,反映农时规律与自然节律的关联。
来源:范成大《石湖诗集》,中华书局,2012年,卷二十七。
现代农学中的意义
在农业科学中,“畦作”指通过垄沟分隔田地以优化排水与光照。麦畦的宽度、深度需根据土壤湿度调整,华北平原常见畦宽2-3米,体现因地制宜的种植智慧。
来源:《中国小麦栽培理论与实践》,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第87页。
参考文献
“麦畦”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麦畦(拼音:mài qí,注音:ㄇㄞˋ ㄑㄧˊ)指麦田,即种植麦子的田地。其中“畦”表示由田埂分隔的整齐田块,常见于农耕场景。
古典诗词
意象特征
该词多用于描绘田园风光,体现麦田的规整与农作物的生长状态,如“麦畦稀”“新垄”等描述。
如需进一步了解诗词背景或农业术语,可参考古典文学典籍或农学资料。
迸散编者案乘间抵隙弛罟蹙踖大伙儿登得淀塞缔姻夺人所好堕休粉梵法肥头胖耳奉白过月汗位轰铿洪猷荒淫无度翬褕兼言贱卒跽跪迹痕棘橿拘泥峻爵开黑店刻骨镂心口出不逊扣絃黎涡盝子奈何脑儿年年岁岁骈马骑驴觅驴请将不如激将青霾穷瘠凄咽全经屈一指三花脸三阳节胜利在望生情沈漭收残缀轶赎绢松绿太羹探狱透情刓印无间是非香扆笑悠悠邪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