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署設置。常指選用官吏。 漢 應劭 《風俗通·過譽·司空颍川韓稜》:“ 稜 陰扶輔其政,出入二年,署置教令無愆失。”《漢書·佞幸傳·淳于長》:“ 莽 侍 曲陽侯 疾,因言:‘ 長 見将軍久病,意喜,自以當代輔政,至對衣冠議語署置。’” 顔師古 注:“自謂當輔政,故豫言某人為某官,某人為某事。”《新唐書·選舉志下》:“按前代選用,皆州、府察舉,至于 齊 隋 ,署置多由請託。”
"署置"是古代漢語中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官職或機構的設立與人員任命。該詞在曆史文獻中常見以下三層釋義:
一、基本釋義 "署"本義為部署、安排,《說文解字》釋為"部署,有所網屬";"置"指設置、建立。二字連用特指古代官府對職位的設置與任命,如《古代漢語詞典》載:"署置,指設立官署,委任官吏"。
二、曆史用法
三、文獻例證 《資治通鑒·漢紀》"署置百官,郊祀天地"記錄古代帝王建制禮儀,唐代杜佑《通典·職官》"凡署置之法,量能授職"說明古代官職設置原則。清代顧炎武《日知錄》卷八考證曆代官制演變時,多次使用"署置"指代機構設置過程。
四、語義演變 該詞現代已不作為獨立詞彙使用,但在研究古代官制、行政制度時仍具學術價值。當代《辭源》修訂本保留此詞條,注為"設置官署,任命官吏",印證其曆史語義的穩定性。
“署置”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shǔ zhì,其核心含義與古代官場事務及官吏任免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指官方機構或官員在處理政務時進行的部署、安排,尤其強調官吏的選用與職位設置。
如今該詞多用于曆史或文學語境,描述古代官場運作機制,較少見于日常表達。
安富尊榮奧林匹克主義百廛白涼衫襃揚邊沖懆懆沉潭詞不逮意厝置骀駞道程盜販道古丁内憂低碳動窩兒蜚覽風雨連床風質福地洞天光程蝦蟆煙豪忽何但和鼎和韻虎牙假對儉德教命金鑼酒湩酒魔刻足適屦款昵連繼攏傍鸾閣駱馬邁峻煤炱篾巴木樓攀登槃郁拑秣遒壯瞿麥殺省適情率意收身書經镋钯探騎蜪蚅天飛鐵腥問柳尋花遐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