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校注的意思、校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校注的解釋

[check and annotate] 把書籍或文件中的錯誤校訂後再進行注釋

詳細解釋

亦作“ 校注 ”。校勘、注釋。如:《屈原賦校註》《李白集校注》《李清照集校註》


見“ 校註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校注”是漢語中一個學術性較強的合成詞,其含義和用法可歸納如下:

一、基本定義

指對古籍或文獻進行校勘和注釋的綜合工作。即通過核對不同版本、修正文本錯誤(校勘),同時對内容進行解釋說明(注釋),以幫助現代讀者理解。

二、構成解析

  1. 校(jiào):取「校勘」之意,指核對不同版本、修正文字訛誤。如《李白集校注》即通過比對多個版本恢複原貌。
  2. 注(zhù):即注釋,包括對生僻字詞、典故背景、文化内涵的解讀。如《屈原賦校注》中對楚辭方言的注解。

三、典型應用

主要用于古代文獻整理領域,例如:

四、發音要點

需注意「校」在此讀作jiào(第四聲),區别于表示學校的「xiào」音。這個多音字現象在《校注的字義分解》中有專門說明。

五、延伸說明

現代也偶見用于現代文獻的深度整理,如某些近現代名家全集校注本。這種工作往往需要語言學、曆史學、文獻學等多學科協作完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校注的意思

校注是一個學術用語,指的是對古代文獻或者經典作品進行校勘和解釋的過程。校注的目的是為了使讀者更好地理解原著,并對其中的錯誤或疑義進行修訂和解釋。

拆分部首和筆畫

校注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分,分别是“校”和“注”。其中,“校”字的部首是“木”,總共有4畫;“注”字的部首是“水”,總共有8畫。

來源

校注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學術傳統。古代對于文獻的校勘和注釋工作非常重視,因為這種工作可以保證文獻的真實性和準确性。

繁體

校注一詞在繁體中文中的寫法是「校註」。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校注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上和現代漢字的形狀相近。

例句

1. 這本書附有詳細的校注,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圖。

2. 這篇古文的校注是由著名學者完成的,準确無誤。

組詞

1. 校勘:指對古代文獻進行校對、辨别真僞、修訂錯誤的工作。

2. 注解:指對文字的注釋和解釋。

3. 校訂:指對文字進行校正、修改,使之準确無誤。

近義詞

1. 校勘:校對、校正、校對。

2. 注解:注釋、解釋。

反義詞

1. 原文:指未經過校注或修改的文獻。

2. 誤解:指對某事物的理解或解釋出現錯誤。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