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盛暑時天子以冰賜臣。《周禮·天官·淩人》“夏,頒冰掌事” 唐 賈公彥 疏:“夏頒冰者,據頒賜羣臣。言掌事者,謂主此賜冰多少,合得不合得之事。” 宋 劉攽 《末伏》詩:“每歲 長安 猶暑熱,内官相屬賜冰回。” 明 李開先 《苦熱》詩:“官微罷復久,賜冰胡可得?”
“賜冰”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的詞語,其核心含義為盛暑時天子将冰賜予臣子,屬于古代宮廷禮儀制度的一部分。以下是詳細解釋:
“賜冰”字面指帝王在夏季将冰塊賞賜給臣子。這一行為體現了古代等級制度中君主對臣屬的恩惠。冰塊在古代是稀缺資源,尤其在夏季,賜冰不僅具有實用價值(消暑、保存食物),更是一種政治象征,彰顯皇權與君臣關系。
賜冰制度承載多重内涵:
個别文獻(如)提到“賜冰”被引申為“給予他人不期而至的幫助”,但此屬現代語境下的比喻擴展,非詞語原始含義。需注意區分本義與引申義的使用場景。
“賜冰”本質是古代君主制的禮儀制度,兼具實用與象征功能。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頒冰流程或曆代演變,可參考《周禮》《唐會要》等典籍,或查閱、5、8中的古籍引文。
賜冰是指将冰塊贈送、饋贈給他人的行為。通常表示對他人的慷慨和厚待。
賜字由賜部、冫部組成,其中賜部為左邊部首,冫部為右邊部首。賜字總共有9畫。
賜字最初出現在《說文解字》,古代典籍以及文學作品中經常使用。表示将東西饋贈給他人的慷慨之意。
賜字的繁體字為賜。
古代的賜字寫法較為複雜,形狀類似于現代漢字的骨骼結構,上面有橫線,下面有豎線,總體呈現出一種華麗的形态。
他賜冰給我,讓我感到無比的快樂。
賜賞、賜福、賜禮、賜予等。
贈送、奉贈、饋贈。
索取、奪走、剝奪。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