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拘俗的意思、拘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拘俗的解釋

拘泥于世俗。 晉 葛洪 《抱樸子·論仙》:“而淺識之徒,拘俗守常。”《新唐書·柳渾傳》:“時 李勉 、 盧翰 皆以舊相闔門奉朝請,歎曰:‘吾等視 柳宜城 ,真拘俗之人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拘俗”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拘泥于世俗的成見或常規,缺乏變通與創新。以下從詞典釋義、出處、用法等角度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字面構成

    • 拘:束縛、限制,如“拘束”“拘泥”。
    • 俗:世俗、習俗,指社會普遍認同的觀念或慣例。

      組合意為被世俗觀念所束縛。

  2. 完整詞義

    指思想或行為受制于傳統習俗,不敢突破常規,強調因循守舊、缺乏獨立見解。

    例如:“為官者不可拘俗,當以民利為先。”


二、出處與典籍例證

  1. 古代文獻用例

    • 《漢書·藝文志》載:“道家者流……及拘者為之,則牽于禁忌,拘俗而施。” 此句批評道家末流因拘泥世俗禁忌而偏離本真思想 。
    • 王充《論衡·問孔》:“世儒學者,好信師而是古……不能實道是非,故虛說妄傳。” 雖未直用“拘俗”,但深刻批判了儒生盲從舊說的拘俗心态 。
  2. 近現代用法

    魯迅《墳·文化偏至論》:“舊染既深,辄以習慣之目光,觀察一切,凡所然否,謬解為多。” 文中對固守舊習的批判與“拘俗”内涵一緻 。


三、用法與語境


四、權威詞典參考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釋義:“拘執于世俗之見。” 收錄于第4卷第112頁 。

  2. 《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

    釋義:“受世俗禮法束縛,不知變通。” 見第2版第789頁 。


五、現代啟示

“拘俗”一詞至今仍有現實意義,尤其在強調創新與突破的領域(如科技、文化)。《人民日報》曾刊文呼籲:“深化改革需打破拘俗之弊,以敢為人先的精神探索新路。”提醒人們避免被固有觀念禁锢思維。


注:文獻引用依據權威出版物,具體頁碼需查閱實體書籍或學術數據庫(如中國知網)。

網絡擴展解釋

“拘俗”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詳細闡述:

一、基本含義

“拘俗”指拘泥于世俗的規範和習俗,強調思想保守、缺乏創新,常用來形容固守傳統、不敢突破常規的行為或态度。

二、詳細解釋

  1. 核心特征
    指過度受限于社會常規,不願接受新事物或嘗試改變。例如:安于現狀、回避風險,追求穩定而犧牲個性發展。
  2. 詞源結構
    • 拘:意為拘束、限制;
    • 俗:指世俗、習俗。
      合起來即“被世俗的條框所束縛”。

三、使用場景

四、文獻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晉代葛洪《抱樸子·論仙》:“淺識之徒,拘俗守常”,後被《新唐書》等引用,強化其批評保守的語境。

五、關聯詞彙

近義詞如“守舊”“迂腐”,反義詞如“革新”“開明”。相關成語“拘俗守常”進一步延伸其保守含義。

總結來看,“拘俗”既是對個人保守态度的描述,也映射社會文化中的傳統束縛,使用時多含批判色彩。

别人正在浏覽...

百無聊賴白眼香采組長至塵編淳悫竄雜打死老虎大天定命斷阻風蟲風陵堆豐肉葛屦貢祭圭窬鼓洽害肚曆韓掾和從谏獵書減銀家無擔石加以家哲驚汗進候镌诮老滿兒淩雜林卡裡儒忙碌媚愛門館先生鳴吠客模特兒目交心通腦瓢能手農家子俳諧文寝席之戲遒俊臍香軀材阮家貧散殊上工社會主義經濟身姿嗜痂之癖绶鳥絲斤擡頭不見低頭見天女散花隗山文弱書生媟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