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醢石的意思、醢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醢石的解釋

怪石名。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物異》:“醢石, 成式 羣從有言:‘少時嘗毀鳥巢,得一黑石,如雀卵,圓滑可愛,後偶置醋器中,忽覺石動,徐視之,有四足如蜒,舉之,足亦隨縮。’”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醢石”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和背景可結合古籍記載及現代釋義綜合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詳細解析

  1. 詞源與字形

    • “醢”本義為古代将人剁成肉醬的酷刑,或指肉醬類食物(如《禮記》中“醢醬”),此處引申為“怪異、奇特”之意。
    • “石”即普通意義上的石頭,組合後特指具有特殊形态或傳說的石頭。
  2. 文獻例證
    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物異》記載:有人毀鳥巢時發現一塊黑色卵形石,表面光滑,置于醋中竟能活動,并顯現出類似蜒蚰(蛞蝓)的四足,舉起時足部收縮。此描述帶有志怪色彩,可能為古人對特殊礦物或自然現象的想象性記錄。

  3. 現代釋義
    現代詞典多将其歸類為“怪石名”,強調其作為古代文化中奇物符號的屬性,而非實際地質學概念。


使用場景

該詞極少見于現代漢語,主要用于古籍研究或文學創作中,需結合上下文理解其象征意義(如神秘、反常等)。

若需進一步考證,建議查閱《酉陽雜俎》原典或權威漢語工具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醢石

醢石(hǎi shí)是一個由兩個部首組成的成語,包括“酒”和“石”兩個部首。它通常被認為是一個繁體字,由于在現代漢字中已經很少使用,所以需要通過字形和字意來了解其含義。

醢石一詞的來源并不明确,但它常常被用來表示古代石刻或石碑。在古代,人們常常在石碑上刻寫文字以紀念或記錄重要事件。因此,醢石也可以被理解為古代的一種書寫方式。

作為一個繁體字,醢石的書寫方式略有不同于現代漢字。它的字形較為複雜,使用了較多的筆畫。在繁體字中,醢石的“酒”部分被書寫為“酉”字,而“石”部分保持不變。這種書寫方式在古代漢字中較為常見。

例句:

醢石是古人通過刻寫在石碑上來紀念重要事件的一種方式。

組詞:醢石碑、酒石酸、石刻、石碑、酒石等。

近義詞:石碑、石刻、石質、石頭等。

反義詞:書寫、文字、紙張、書本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