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躬行中庸之道。 漢 劉向 《說苑·修文》:“彼 舜 以匹夫,積正合仁,履中行善,而卒以興。” 漢 焦贛 《易林·蠱之兌》:“含和履中,國無災殃。”
(2).猶居中。謂踐祚。 漢 焦贛 《易林·大有之坎》:“天地九重, 堯 舜 履中。正冠垂裳,宇宙平康。”
履中是一個漢語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構詞法與古典文獻兩方面解析:
一、詞源考釋 “履”本義為行走,《說文解字》釋作“足所依也”,引申為踐行、實踐。“中”在先秦典籍中特指中庸之道,《禮記·中庸》強調“緻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代表不偏不倚的處世準則。二字組合最早見于《尚書·大禹谟》“允執厥中”的治國理念,後經儒家思想系統化發展。
二、權威釋義
三、現代應用 當代語境中多用于學術研究領域,特指對傳統文化中中庸思想的實踐研究。北京大學《儒藏》編纂中心将“履中”列為儒家核心實踐方法論之一,相關研究可參見《中華傳統文化百部經典》(國家圖書館出版社)。
“履中”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結合不同文獻來源解釋如下:
指踐行不偏不倚、調和折中的處世原則,強調在行為中體現儒家“中庸”思想。
文獻例證:
指帝王即位或居于統治核心地位,帶有政治權力象征意義。
文獻例證:
焦贛《易林·大有之坎》描述堯舜“履中”,即通過踐祚實現天下太平。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背景,可參考《漢語大詞典》相關條目。
白鹿洞書院白面闆榜報導八徵賓末筆緻步兵戰車采頭參款綢缪帳扆椎埋狗竊出倫蹴工澹懷刀火調欺湩酒頓阙芳蕤瘋子院附貫凫鶴從方果熟蒂落還璧假皇帝計學絶筆句曲孔子廟堂碑朗詠攬塞烈禍靈幽隆密縷衣碼口毛囊命蹇鳴局平望謙躬下士認清三腳貓傷痍贍老少閑實事時雄書格誦覽韬奇他途庭壸題塔頽基讬食枉苦誤打誤撞五更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