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平視。《史記·天官書》:“凡望雲氣,仰而望之,三四百裡;平望,在桑榆上,千餘(裡)二千裡;登高而望之,下屬地者三千裡。”
(2). 三國 魏 宮觀名。在 穀水 以北。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穀水》:“其水至 天淵池 東出 華林園 ,逕 聽訟觀 南,故 平望觀 也。”
(3).鎮名。在 江蘇省 吳江縣 西南。 唐 於此置驿, 宋 置寨, 元 以後皆置巡司。 元 末 張士誠 派水師屯駐 平望 ,即此。
“平望”是一個多義詞,主要包含以下三種含義:
指目視前方,視線與地面平行。這一用法源自古代文獻記載,如《史記·天官書》中描述觀測雲氣的方法:“平望,在桑榆上,千餘裡二千裡”。現代語境中,該詞較少單獨使用,更多出現在古籍或特定描述中。
位于谷水以北(今河南洛陽附近),是三國時期魏國的宮觀建築之一。北魏地理學家郦道元在《水經注·穀水》中提及:“其水至天淵池東出華林園,逕聽訟觀南,故平望觀也”。這一名稱多用于曆史研究或古建築考證。
曆史沿革:
補充說明:
《平望》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眺望平坦的地勢。它由部首并的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平”和“目”。
按照筆畫來拆分,《平望》共有10畫。其中,“平”部首有5畫,而“目”部首有5畫。
這個詞的來源比較古老,始見于《詩經·秦風·蒹葭》:“我來思,與子同袍。同登錄,我驕雄。”這裡的“登錄”指的就是登臨、登高眺望。後來逐漸演變成現在的“平望”。
在繁體字中,平望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平望”的漢字寫法與現在基本相同,沒有明顯區别。
以下是幾個例句使用了“平望”的詞語:
1. 在山頂上平望遠處的海景,心情舒暢。
2. 小明登上小山,平望着遠處的城市,感歎這個世界的壯麗之美。
接下來我們來看一些與“平望”相關的詞語:
組詞:眺望、長眺、平坦、均勻
近義詞:遠望、俯視、展望
反義詞:低瞰、俯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