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絶筆的意思、絶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絶筆的解釋

1.停筆。2.死前最後所寫的文字﹑作品等。3.指絕妙無比之詩文書畫。

詳細解釋

1.停筆。《春秋·哀公十四年》“西狩獲麟” 晉 杜預 注:“ 仲尼 傷 周 道之不興,感嘉瑞之無應,故因《魯春秋》而修中興之教。絶筆於‘獲麟’之一句,所感而作,固所以為終也。” 唐 杜甫 《戲為韋偃雙松圖歌》:“絶筆長風起纖末,滿堂動色嗟神妙。” 仇兆鳌 注:“絶筆,畫成而閣筆也。”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岑參》:“﹝ 岑參 ﹞與 高適 風骨頗同,讀之令人慷慨懷感,每篇絶筆,人輒傳詠。” 明 宋濂 《故贈奉議大夫磨勘司鄭公墓志銘》:“公退而嘆曰:‘試藝所以困天下英才,吾尚可溺而未省乎?’乃絶筆不為。”

2.死前最後所寫的文字、作品等。 唐 白居易 《令狐相公與夢得交情素深眷予分亦不淺一聞薨逝相顧泫然》詩:“最感一行絶筆字,尚言千萬 樂天 君。” 清 顧炎武 《與潘次耕書》:“《日知録》再待十年,如不及年,則以臨終絶筆為定,彼時自有受之者,而非可預期也。” 王國維 《屈子文學之精神》:“《九章》中之《懷沙》,乃其絶筆。”

3.指絕妙無比之詩文書畫。《新唐書·梁昇卿傳》:“ 昇卿 涉學工書,于八分尤工,歷 廣州 都督,書《東封朝覲碑》,為時絶筆。” 宋 沉括 《夢溪筆談·書畫》:“ 衛 協 之畫,雖不該備形妙,而有氣韻,淩跨羣雄,曠代絶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絶筆(簡體寫作“絕筆”)是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書寫或創作活動的終止,通常包含兩層指向:一是主動停止寫作,二是臨終前最後的文字作品。

一、字義解析

“絕”為斷絕、終止之意,“筆”代指書寫工具或文字創作行為,合稱後既表示停筆的動作,也引申為作者生前最後完成的文字。例如《漢語大詞典》釋義為“停筆;臨終前所寫的文字”。

二、典源引證

該詞最早見于《春秋》相關記載。《春秋左傳注疏》提到孔子“絕筆于獲麟”,指孔子因“麟”這一祥瑞出現而停止修訂《春秋》,後成為典故。宋代文天祥《絕筆自贊》中“孔曰成仁,孟曰取義”亦屬臨終遺作典型。

三、現代用法

現代漢語中,“絕筆”多用于文學領域:

  1. 主動終止創作:如作家宣布封筆,不再發表新作;
  2. 遺作代稱:特指人物逝世前遺留的最後一篇文章、書信或藝術作品,如《傅雷家書》末篇被視作翻譯家的精神絕筆。

四、語義辨析

需注意與“絕唱”(巅峰之作)、“遺墨”(遺留的手迹)等近義詞區分。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強調“絕筆”側重行為終結性,而非作品藝術價值高低。

權威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絶筆”一詞在漢語中主要有以下三層含義,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停筆
    指停止書寫或創作的行為。例如《春秋》記載曆史事件至魯哀公十四年時停筆,即“絶筆于魯哀公十四年”。

  2. 臨終遺作
    特指人在去世前最後完成的文字、書畫等作品。如王國維提到《九章·懷沙》是屈原的絕筆,譚嗣同就義前的詩句“我自橫刀向天笑”也是經典代表。

  3. 極緻之作
    形容藝術或文學領域無法超越的巅峰作品。例如杜甫評價韋偃的畫作“絕筆長風起纖末”,贊歎其神妙;《新唐書》稱梁昇卿的書法為“時絶筆”。


二、語境與用法


三、近義詞與擴展

可通過權威詞典(如《辭海》、查字典)或曆史文獻進一步了解詳細用例。

别人正在浏覽...

襬紋八六子邊魚不甐采邑燦錯側理敞胸露懷徹坐崇階傳柄移藉楚楚可人畜憤低情曲意動容笃而論之耳針杠杠高上割頭稅河套兼毫踐迹簡潔借迳戟架靜落旌帷錦薦康惠犒賞磕槎口中蚤蝨樂樂烈焰淩殄灤州影蒙蒙松松彌代末大内廚匏甖破露乞索起獄羣巧人心歸向人怨神怒日中将昃榮忝入人蛇杯書匮熟橡膠棠榦銅活字同住人武舞象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