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代碑刻。正書。虞世南書。公元626年镌立。貞觀中毀于火,703年重刻,并加篆書碑額。書法圓潤朗秀,外剛内柔,得智永筆法為多,為虞書代表作。
"孔子廟堂碑"是唐代著名碑刻,為初唐書法家虞世南的代表作,具有重要曆史文化價值和書法藝術價值。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基本信息 該碑刻于唐武德九年(公元626年),由虞世南撰文并書寫,記錄了唐高祖李淵封孔子第33世孫孔德倫為"褒聖侯"及修繕孔廟之事。原碑立於長安孔廟,貞觀年間毀于火災,武周長安三年(703年)重刻時增加篆書碑額。
二、書法藝術特征
三、現存版本
四、文化意義 該碑不僅記載了唐代尊孔史實,其書法更成為後世學習楷書的重要範本。唐代詩人賈躭曾賦詩贊曰:"須知孔子廟堂碑,便是青箱中至寶", 足見其在文化傳承中的核心地位。
如需查看碑刻拓本或詳細曆史考據,可參考西安碑林博物館及《全唐文》相關文獻記載。
《孔子廟堂碑》是指一塊碑文,以紀念孔子,在廟堂中立起的碑為名。這種碑文通常用來表達對孔子的崇敬和尊敬。《孔子廟堂碑》也是對孔子教育思想的紀念和傳承。
《孔子廟堂碑》的拆分部首是“石”和“言”,部首“石”指示了這是一塊刻在石頭上的碑文,部首“言”表示碑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的。筆畫總數為18畫。
《孔子廟堂碑》最早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孔廟。孔廟是專門為孔子而建的廟堂,為紀念和敬拜孔子而設立。在孔廟建立的過程中,人們立起了一塊碑文,即《孔子廟堂碑》,以表達對孔子的尊敬和崇敬。
《孔子廟堂碑》的繁體字寫作「孔子廟堂碑」。
在古時候,《孔子廟堂碑》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上仍然保持着相似的外形和意義。
1. 這塊《孔子廟堂碑》記錄着孔子的教育思想,非常珍貴。
2. 學校裡的孔子廟堂碑給同學們上了一堂珍貴的曆史課。
1. 孔廟
2. 廟堂
3. 碑文
1. 孔子紀念碑
2. 孔子紀念堂
沒有明确的反義詞與《孔子廟堂碑》相關。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