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閱讀。 晉 幹寶 《<搜神記>序》:“然而國家不廢注記之官,學士不絶誦覽之業,豈不以其所失者小,所存者大乎?”
“誦覽”是一個由“誦”和“覽”組成的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基本釋義
“誦”指誦讀、朗讀或背誦,“覽”指閱覽、閱讀。組合後,“誦覽”意為通過誦讀和閱覽的方式學習或理解内容,強調聲音與視覺結合的學習過程。
出處與典籍引用
該詞最早見于晉代幹寶的《搜神記》序言:“國家不廢注記之官,學士不絕誦覽之業”,說明古代學者通過誦覽典籍來傳承知識。
用法與例句
近義與關聯詞
與“閱讀”“研讀”等詞義相近,但更強調誦讀與浏覽的結合。相關成語包括“家弦戶誦”“春誦夏弦”等。
權威性說明
盡管部分網絡資料權威性較低,但多來源均指向相同釋義及出處,且高權威性網頁(如查字典)提供了具體例句,可佐證其解釋的可靠性。
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搜神記》原典或權威漢語詞典。
《誦覽》是一個漢字詞組,意思是閱讀或朗讀。它由兩個字組成,分别是“誦”和“覽”。
根據部首拆分,可以知道“誦”字的部首是“讠”(讠是“言”的略寫)。它的拼音是sòng,總共有7個筆畫。
“覽”字的部首是“見”,拼音是lǎn,總共有12個筆畫。
《誦覽》中的“誦”字最早來源于古代文獻《周禮·春官人儀》中,意味着誦讀經典或祭文。而“覽”字則早在《說文解字》中就有所記載,意為翻閱、查看。在簡化字改革之前,繁體字的寫法為“誦覧”。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和現代略有區别。以“誦”為例,它的古時候寫法為“詵”,字形上方的額外筆畫表示該字的讀音和意義。同樣地,“覽”的古代寫法為“覧”,額外的筆畫起到輔助作用。
1. 我喜歡誦覽古代經典,享受文字的韻味。
2. 每天晚上,她都喜歡躺在床上誦覽一本好書。
1. 誦經:指讀誦經文。
2. 覽讀:指閱覽、翻閱。
3. 誦贊:指朗誦或背誦贊美的詩文。
1. 閱讀:指讀書、讀文獻。
2. 朗誦:指讀出聲音、贊美或演講。
1. 不誦不覽:指不去讀書、不閱覽。
2. 忽視:指不重視或不關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