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彎曲。《史記·天官書》:“其西有句曲九星。”《晉書·天文志中》:“鉤雲句曲。” 周作人 魯迅 《<蛻龛印存>序》:“今 秦 璽希有,而 漢 印時見一二,審其文字,大都方正句曲。”
(2).山名。在今 江蘇省 句容縣 東南。相傳 漢 茅盈 與其弟 固 、 衷 修道于此,故又稱 茅山 。上有 蓬壺 、 玉柱 、 華陽 三洞,道家以為十大洞天中的第八洞天。參閱《梁書·陶弘景傳》、《雲笈七籤》卷二七。 唐 韋夏卿 《送顧況歸茅山》詩:“羨君尋 句曲 ,白鵠是三神。” 清 趙翼 《茅山紀遊》詩之一:“ 句曲 古洞天,距家二百裡。”
“句曲”一詞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結合不同文獻和語境可具體解釋如下:
本義
指物體或形态的彎曲狀态,常見于古代天文、地理描述。例如《史記·天官書》提到“其西有句曲九星”,《晉書·天文志》中“鉤雲句曲”均用此意。
引申應用
可用于形容自然現象或抽象事物的曲折性,如雲霧、路徑等。該用法在《雲笈七籤》等道教典籍中亦有體現。
地理位置
位于今江蘇省句容市東南,因漢代茅盈、茅固、茅衷三兄弟在此修道得名,故又稱“茅山”。
道教文化地位
被道家列為“十大洞天”中的第八洞天,山上有蓬壺、玉柱、華陽三洞,是重要的道教聖地。陶弘景曾隱居于此,相關記載可見《梁書·陶弘景傳》。
文學與曆史記載
唐代韋夏卿《送顧況歸茅山》中“羨君尋句曲”,清代趙翼《茅山紀遊》中“句曲古洞天”等詩句均指此山。
“句曲”既可描述具體形态的彎曲,亦特指江蘇茅山這一兼具自然與人文意義的道教名山。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雲笈七籤》《梁書》等原始文獻。
《句曲》是一個漢字詞,它的意思是:一個人說話或唱歌時語調起伏的變化。
“句”字的部首是“口”,它包括了“口”字的構造;“曲”字的部首是“曰”,它包括了“日”字的構造。
“句”字有5畫,它的筆畫順序是:橫、豎、撇、捺、橫。
“曲”字有6畫,它的筆畫順序是:撇、豎、橫、撇、橫、橫。
《句曲》一詞最早見于《說文解字》,意指語調的變化。在古代文學中,句曲是用來形容詩歌或散文的韻律和語調的美感。
《句曲》的繁體字為「句曲」。
在古時候,句曲可能以不同的寫法呈現,但基本構造保持不變。古時候的字形可能有一些變化,但整體上與現代漢字相似。
以下是幾個使用《句曲》的例句:
組詞:句法、曲折、曲線、詩句。
近義詞:語調、韻律、調子。
反義詞:平仄、單調。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