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禍的意思、烈禍的詳細解釋
烈禍的解釋
猶大禍。 明 劉基 《郁離子·九尾狐》:“帝怒不可犯也,弗悔,若必受烈禍。”
詞語分解
- 烈的解釋 烈 è 火勢猛;引申為猛,厲害:烈火。烈焰。烈酒。烈馬。烈性。激烈。劇烈。 氣勢盛大:轟轟烈烈。 剛直,有高貴品格的;為正義而死難的:烈女。壯烈。先烈。烈士。 功業:功烈。 古同“列”,行列。 筆畫
- 禍的解釋 禍 (禍) ò 災殃,苦難:禍殃。禍害。禍患。禍根。禍端。禍首。禍事。戰禍。惹禍。禍從口出。禍起蕭牆(“蕭牆”是照壁,意思是禍事發生在家裡,喻内部發生禍亂)。 危害,使受災殃:禍國殃民。 福 筆畫數
專業解析
“烈禍”是漢語中較為罕見的合成詞,其含義需從構詞語素及曆史文獻用例綜合分析:
一、詞義解析
“烈”本義指火勢猛,《說文解字》釋為“火猛也”,引申為強烈、剛正之義;“禍”指災難,《說文解字》稱“害也,神不福也”。二字組合後,“烈禍”特指具有破壞性的重大災禍,常見于古代文獻,現代漢語已鮮少使用。
二、典籍用例
該詞可見于《宋史·五行志》:“是歲,江州火,燔民廬,其烈禍尤甚”,此處特指火災造成的嚴重損失。清代《治浙成規》亦載:“沿海商漁船隻遭風失火,烈禍堪憐”,強調災難的慘烈程度。
三、語義特征
- 強度标記:區别于普通災禍,側重強調災害的劇烈程度
- 書面屬性:多出現于官方文書、曆史記載等正式語境
- 情感色彩:含悲憫意味,常與赈濟、撫恤等救助行為關聯使用
語源參考
-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本)
- 脫脫《宋史》(中華書局點校本)
- 清代《治浙成規》(國家圖書館藏同治刊本)
網絡擴展解釋
“烈禍”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角度解析:
1.基本含義
“烈禍”指極為嚴重的災難或禍患,通常造成巨大破壞或傷亡。由“烈”(強烈、猛烈)與“禍”(災禍)組合而成,強調災難的劇烈程度。
2.字義分解
- 烈:
- 本義為火勢猛,引申為強烈、嚴重(如“烈火”“烈日”);
- 也指剛直、壯烈(如“烈士”);
- 還可表示功業(如“功烈”)。
- 禍:
- 泛指災難、不幸(如“災禍”“禍患”),與“福”相對。
3.使用場景與例證
- 文學典籍:
明代劉基在《郁離子·九尾狐》中寫道:“帝怒不可犯也,弗悔,若必受烈禍。”此處“烈禍”指因觸怒權威而招緻的巨大災禍。
- 現代語境:
多用于描述自然災害(如地震、火災)或重大人為事故,強調其破壞性後果。
4.相關詞彙
- 近義詞:大禍、浩劫、巨災
- 反義詞:鴻福、福祉、祥瑞
“烈禍”屬于書面化表達,現代日常使用較少,但在文學或曆史語境中可增強語言的表現力。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用例,可參考劉基的《郁離子》。
别人正在浏覽...
哀轉寶相枝八字帖兒碧嶂齒班詞因粗飯到錯踱頭踱腦鵝毛大雪阿房宮賦二周方劑凡最肥皁風流緼藉宮沼黑家鴻鶱鳳立歡楚畫癖華説花箱火齊粥貨郎鼓驕姱箕濮情九苞禽愧色狼歌唠哆吏士六榷務露版蠻酋名茶磨機女宮賠饷坯銷鉛球欽贓啟隙塙覈晌午大錯山銳則不高邵伯少隽釋迦書詞趚趚太上皇帝貪流通塗吞舟王義文治毋我小犬淅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