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的意思、安史的詳細解釋
安史的解釋
唐 安祿山 、 史思明 的并稱。兩人為發動安史之亂的首領。 清 王夫之 《讀通鑒論·唐宣宗》:“ 安史 作逆以後, 河 北亂, 淄青 亂…… 澤潞 亂,而 唐 終不傾者,東南為之根本也。”
詞語分解
- 安的解釋 安 ā 平靜,穩定:安定。安心。安甯。安穩。安閑。安身立命。安邦定國。 使平靜,使安定(多指心情):安民。安慰。安撫。 對生活工作等感覺滿足合適:心安。安之若素(遇到不順利情況或反常現象像平常一樣對待
- 史的解釋 史 ǐ 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亦指記述、研究這些的文字和學科:曆史。通史。斷代史。近代史。世界史。文學史。史詩。史部(古代圖書分類的一大部類,包括各類曆史著作)。史壇。史評。史前(沒有書面記錄的
網絡擴展解釋
“安史”是唐代曆史事件“安史之亂”的簡稱,也是兩位叛亂首領安祿山和史思明的姓氏組合。以下是詳細解釋:
1.詞語構成與基本含義
- 字面意義:“安”指安祿山,“史”指史思明,兩人是叛亂的發起者。
- 曆史背景:該詞特指755年至763年間由兩人發動的内戰,是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2.叛亂核心人物
- 安祿山:身兼範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因與宰相楊國忠矛盾激化,以讨伐楊國忠為名起兵。
- 史思明:安祿山部将,安祿山死後繼續領導叛亂,最終被其子史朝義所殺。
3.叛亂性質與影響
- 性質:屬于統治階級内部權力鬥争,本質是中央集權與地方割據勢力的矛盾。
- 影響:
- 人口與經濟:唐朝人口銳減,北方經濟嚴重破壞,江南成為財政支柱。
- 政治格局:藩鎮割據加劇,邊疆防禦削弱,為後續五代十國分裂埋下伏筆。
4.詞語用法擴展
- 曆史文獻:清代王夫之等學者常用“安史”代指這場叛亂及相關人物。
- 現代語境:多用于曆史研究或文學創作,形容大規模叛亂或王朝衰敗的轉折點。
如需進一步了解安史之亂的具體經過,可參考權威曆史資料(如)。
網絡擴展解釋二
安史的意思
《安史》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它的意思是指唐朝時期發生的安史之亂。
拆分部首和筆畫
漢字“安”的部首是宀,總共有6個筆畫;漢字“史”的部首是又,總共有5個筆畫。
來源
《安史之亂》是指公元755年至763年發生在唐朝的一場政治動亂。安祿山和史思明起兵反叛唐朝,導緻了長達8年之久的戰亂。
繁體
《安史》在繁體字中保持不變,仍然是“安史”。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關于“安”的古代寫法為“岸”或者“安”,而關于“史”的古代寫法有“﹂”、“丘”等。
例句
1. 唐朝的皇帝李唐,曾經努力平息了安史之亂。
2. 安史之亂給唐朝帶來了巨大的破壞。
組詞
1. 安定:指安定穩定的狀态。
2. 史觀:指對曆史事件的看法或見解。
3. 亂世:指社會動蕩、紛亂無序的年代。
近義詞
1. 安樂:表示平安和幸福。
2. 史冊:指曆史的記載或記錄。
3. 動亂:類似于“亂世”,指社會秩序混亂的狀态。
反義詞
1. 安甯:與“動亂”相對,表示社會穩定、平靜的狀态。
2. 有序:與“亂世”相對,表示社會秩序井然、有序的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