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棃花月”。如梨花布地的溶溶月色。 宋 史達祖 《陽春曲》詞:“杏花煙,梨花月,誰與暈開春色。” 明 高啟 《蘆花簾》詩:“恍疑柳絮風穿早,不管棃花月到遲。” 趙翼 《瓯北詩話·詩人佳句》引 周伯春 《雪》詩:“照天不夜棃花月,落地無聲柳絮風。”
“梨花月”是一個古典文學中用于描繪月色的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如下:
“梨花月”拼音為lí huā yuè,字面指如梨花鋪滿地面的溶溶月色,形容月光柔和、皎潔,仿佛梨花盛開時的潔白與靜谧。
意象來源
通過“梨花”與“月”的關聯,将月光的清冷、純淨與梨花的潔白、繁盛結合,營造出清幽柔美的意境。常見于詩詞中,如:
異體寫法
亦作“棃花月”,如趙翼引周伯春《雪》詩:“照天不夜棃花月,落地無聲柳絮風。”
“梨花月”通過梨花與月色的類比,既描繪了月光的皎潔柔和,又賦予其詩意美感,是古典詩詞中典型的意象表達。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詩詞作品,可參考《陽春曲》《蘆花簾》等文獻來源。
《梨花月》是指梨花開放的時候,月亮也正好出現的景象。這個詞用來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色,梨花和明亮的月光相輝映,給人一種清新、浪漫的感覺。
《梨花月》可分為兩個部分:梨花和月。其中,梨字的部首是木,共有11畫;花字的部首是艹,共有7畫;月字的部首是⺆,共有4畫。
《梨花月》是一個古代的詞語,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詩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在現代漢字中,可以用繁體字「梨花月」來書寫。
在古代漢字中,「梨花月」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差異。比如,在唐朝之前,「梨花月」的「梨」字可能會寫作「李」字。此外,古代漢字字形變化較多,不同朝代和地區也可能有不同的寫法。
1. 春天的夜晚,梨花月下,一派甯靜和美好。
2. 走在梨花飄落的小路上,感受着梨花月的溫柔照亮前行的道路。
梨花雨、梨花飛舞、梨花枝、梨花香、梨花瓣、梨花開放、梨花漫天、梨花清香、梨花成片。
梅花雪、桃花雨、杏花春、蝶舞花間。
荒月、花開無月。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