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tongue]∶人和動物嘴裡辨别滋味、幫助咀嚼和發音的器官,根生在口腔底上
(2) [an enemy sol***r captured for the purpose of extracting information]∶為了偵察敵情而活捉來的敵人
抓到一個舌頭
(1).口中辨味、助嚼、助發音的器官。《水浒傳》第五三回:“ 李逵 道:今後但吃葷,舌頭上生碗來大疔瘡!”《儒林外史》第二四回:“和尚慌到牛跟前跪下,牛伸出舌頭來舐他的頭。” 老舍 《駱駝祥子》十四:“ 祥子 沒有個便利的嘴,想要說的話很多,可是一句也不到舌頭上來。”
(2).稱為偵訊敵情中捕獲的敵哨。 魏巍 《誰是最可愛的人·火線春節夜》:“我是師部的偵察員,上級叫我去‘捉舌頭’。”
“舌頭”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根據語境理解,主要分為以下幾類:
舌頭是人體口腔内的肌肉器官,表面覆蓋黏膜,由橫紋肌構成,具有以下特征:
在語言文化中常被借代使用:
在諺語中承載特殊含義:
需注意:若涉及暴力或不當使用場景(如“割舌”等),建議通過合法途徑解決糾紛,語言暴力可能構成違法。
舌頭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來指代人的口腔器官,用于咀嚼食物、發音和品嘗味道等功能。
舌字的部首是舌,總共有六個筆畫。
舌字最早的出現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甲骨文。在演變過程中,字形逐漸簡化成今天的形狀。
在繁體字中,舌字的形态與簡體字相似。
在古代,舌字的寫法稍有不同。在《康熙字典》中,舌字的古漢字寫法是“舌ku艹”。這種寫法中,“ku”表示有一個與舌相似的字,而“艹”則表示草字旁。
1. 他伸出舌頭嘗了嘗酸酸的味道。
2. 她不小心咬到了舌頭,疼得龇牙咧嘴。
舌尖、舌根、舌面、舌苔、舌葉、舌舔等。
口腔
無舌、缺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