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降恕的意思、降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降恕的解釋

減罪寬恕。《後漢書·黨锢傳·李膺》:“自春迄冬,不蒙降恕,遐邇觀聽,為之歎息。”《北史·遊肇傳》:“為廷尉時, 宣武 嘗敕 肇 有所降恕,執而不從,曰:‘陛下自能恕之,豈可令臣曲筆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降恕”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側重,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解釋:

  1. 基本含義
    “降恕”由“降”(jiàng,意為降低)和“恕”(寬容)組成,表示以寬容、謙态度對待他人的過錯。這一含義強調個人修養中的包容性,例如在處理争執或教育場景中提倡寬厚待人。

  2. 法律/曆史語境
    在古籍中,“降恕”多指“減罪寬恕”,即對罪行或錯誤從輕發落。例如《後漢書·黨锢傳·李膺》記載“不蒙降恕”,以及《北史·遊肇傳》中提到的司法争議,均體現了這一用法。

  3. 發音與結構

    • 發音為jiàng shù(注意“降”在此處不讀xiáng)。
    • 近義詞包括寬宥、體諒,反義詞如嚴懲、苛責。
  4. 使用場景
    日常語境中用于勸導寬容(如家庭、教育),而曆史文獻中則多與司法判決相關。

  5. 延伸思考
    該詞反映了中國傳統文化中“恕道”思想,與儒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念相通,強調換位思考的處世哲學。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具體案例,可參考《後漢書》《北史》等文獻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降恕的意思

降恕是一個含義豐富、凝練而又優雅的詞彙。它指的是對他人犯錯或得罪的行為表示寬容、原諒和理解。降恕表達了人們在面對他人過失時的寬容和慈悲心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降恕這個詞由部首阝(複旁)和心組成。其中,阝表示土地,心則表示内心、情感。降恕的總筆畫數為13畫。

來源

降恕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周易·複卦》中。在古代,人們常使用蔔筮的方式來預測和解釋吉兇吉慶,降恕這個詞被用來解釋人們在面對壞的事情時應該保持的心态。

繁體

繁體字中,“降”字的形狀更加複雜,多了一個辶(走)的部首,而“恕”字則與簡體一緻。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字形有所不同。古代“降”字的寫法為“⿸阝口+足”,而“恕”字的寫法為“⿸忄者”。

例句

1. 即便遭受了巨大的背叛,他還是選擇了降恕,給予對方一次機會。

2. 在一個對話中,她展現出了她的寬容和降恕之心。

組詞

降低、降臨、恕罪、恕宥。

近義詞

寬容、原諒、寬恕。

反義詞

責備、懲罰、仇恨。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