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的意思、安史的详细解释
安史的解释
唐 安禄山 、 史思明 的并称。两人为发动安史之乱的首领。 清 王夫之 《读通鉴论·唐宣宗》:“ 安史 作逆以后, 河 北乱, 淄青 乱…… 泽潞 乱,而 唐 终不倾者,东南为之根本也。”
词语分解
- 安的解释 安 ā 平静,稳定:安定。安心。安宁。安稳。安闲。安身立命。安邦定国。 使平静,使安定(多指心情):安民。安慰。安抚。 对生活工作等感觉满足合适:心安。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
- 史的解释 史 ǐ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亦指记述、研究这些的文字和学科:历史。通史。断代史。近代史。世界史。文学史。史诗。史部(古代图书分类的一大部类,包括各类历史著作)。史坛。史评。史前(没有书面记录的
网络扩展解释
“安史”是唐代历史事件“安史之乱”的简称,也是两位叛乱首领安禄山和史思明的姓氏组合。以下是详细解释:
1.词语构成与基本含义
- 字面意义:“安”指安禄山,“史”指史思明,两人是叛乱的发起者。
- 历史背景:该词特指755年至763年间由两人发动的内战,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2.叛乱核心人物
- 安禄山: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因与宰相杨国忠矛盾激化,以讨伐杨国忠为名起兵。
- 史思明:安禄山部将,安禄山死后继续领导叛乱,最终被其子史朝义所杀。
3.叛乱性质与影响
- 性质:属于统治阶级内部权力斗争,本质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
- 影响:
- 人口与经济:唐朝人口锐减,北方经济严重破坏,江南成为财政支柱。
- 政治格局:藩镇割据加剧,边疆防御削弱,为后续五代十国分裂埋下伏笔。
4.词语用法扩展
- 历史文献:清代王夫之等学者常用“安史”代指这场叛乱及相关人物。
- 现代语境:多用于历史研究或文学创作,形容大规模叛乱或王朝衰败的转折点。
如需进一步了解安史之乱的具体经过,可参考权威历史资料(如)。
网络扩展解释二
安史的意思
《安史》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它的意思是指唐朝时期发生的安史之乱。
拆分部首和笔画
汉字“安”的部首是宀,总共有6个笔画;汉字“史”的部首是又,总共有5个笔画。
来源
《安史之乱》是指公元755年至763年发生在唐朝的一场政治动乱。安禄山和史思明起兵反叛唐朝,导致了长达8年之久的战乱。
繁体
《安史》在繁体字中保持不变,仍然是“安史”。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有所不同。关于“安”的古代写法为“岸”或者“安”,而关于“史”的古代写法有“﹂”、“丘”等。
例句
1. 唐朝的皇帝李唐,曾经努力平息了安史之乱。
2. 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组词
1. 安定:指安定稳定的状态。
2. 史观:指对历史事件的看法或见解。
3. 乱世:指社会动荡、纷乱无序的年代。
近义词
1. 安乐:表示平安和幸福。
2. 史册:指历史的记载或记录。
3. 动乱:类似于“乱世”,指社会秩序混乱的状态。
反义词
1. 安宁:与“动乱”相对,表示社会稳定、平静的状态。
2. 有序:与“乱世”相对,表示社会秩序井然、有序的状态。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