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喇的意思、倒喇的詳細解釋
倒喇的解釋
金 元 時的一種雜戲。大抵由一位演員吹彈多種樂器,并有歌唱和雜耍表演,如頂瓯,舞盤,翻觔鬥之類。至 清 猶存此戲。 清 陸次雲 《滿庭芳》詞對倒喇作了生動而具體的描寫。詞雲:“左抱琵琶,右持琥珀,胡琴中倚秦筝。冰弦忽奏,玉指一時鳴。唱到繁音入破,龜茲曲、盡作邊聲。傾耳際,忽悲忽喜,忽又恨難平。舞人,矜舞态,雙甌分頂,頂上燃燈。更口噙湘竹,擊節堪聽。旋復迴風滾雪,搖絳蠟,故使人驚。哀艷極,色飛心駴,四座不勝情。” 清 周亮工 《書影》卷七:“今京師閹宦,畜童子為觔鬥、舞盤諸雜戲者,謂之倒喇。” 清 徐釚 《南州草堂詞話》卷下:“倒喇, 金 元 戲劇名也,似俗而雅。” 清 樊彬 《燕都雜詠·曆代舊聞》:“倒喇傳新曲,甌燈舞更輕。筝琶齊入破,金鐵作邊聲。”自注:“ 元 有倒喇之戲,謂歌也;琵琶、胡琴、筝,俱一人6*彈之,又頂甌起舞。”
詞語分解
- 倒的解釋 倒 ǎ 豎立的東西躺下來:摔倒。牆倒了。倒塌。倒台。打倒。卧倒。 對調,轉移,更換,改換:倒手。倒換。倒車。倒賣。倒倉。倒戈。 正順 倒 à 位置上下前後翻轉:倒立。倒挂。倒影。倒置。 把容器反轉或傾斜使裡面的東西出來:倒水。倒茶。 反過來,相反地:倒行逆施。反6*攻倒算。倒貼。 向後,往後退:倒退。倒車。 卻:東西倒不壞,就是舊了點。 正順 筆畫數:; 部首:亻; 筆順編號:
- 喇的解釋 喇 ǎ 〔喇叭〕.一種管樂器,銅制。.喇叭筒狀,有擴音作用的東西,如“汽車喇喇” 〔喇嘛教〕佛教的一派,傳播于中國藏族、*********地區。 〔喇嘛〕中國藏語,喇嘛教的僧人,原意“上人”、“師傅”。 筆畫數:; 部首:口; 筆順編號: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倒喇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倒喇”是一個具有多重文化背景的詞彙,主要含義需結合曆史與藝術語境理解:
一、傳統表演藝術
-
起源與形式
“倒喇”是金元時期的一種綜合性雜戲,由單人表演,融合吹彈樂器(如琵琶、胡琴、秦筝)、歌唱及雜技(如頂瓯、舞盤、翻筋鬥)。清代陸次雲的《滿庭芳》詞生動描繪了其場景:演員頭頂雙瓯燃燈,口銜湘竹擊節,兼具驚險與美感。
-
文化關聯
該表演與蒙古族舞蹈淵源密切,如内蒙古杜爾伯特部的《頂碗舞》、鄂爾多斯的《筷子舞》《酒盅舞》,以及佛教舞蹈《燈舞》等均受其影響。
二、其他解釋
- 成語含義争議
部分資料(如)将其解釋為“倒下或倒塌的樣子”,但此用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為現代誤傳或方言用法,需謹慎對待。
三、曆史延續
“倒喇”至清代仍有演出,并逐漸演變為類似蓮花落的民間雜耍形式。
如需進一步了解表演細節或文化演變,可參考清代詩詞及蒙古族舞蹈研究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倒喇(dào là)是一個漢語詞語,讀作dào là,有輕微的降調。下面是有關倒喇的詳細信息:
部首和筆畫:
倒喇的部首是「亻」(人部),倒喇共有13個筆畫。
來源:
倒喇在漢字中屬于比較新的詞語,正式收錄于《漢語大詞典》。它是一種形容詞,用來形容物體或人倒置後形狀或姿勢不正的樣子。
繁體字:
倒喇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倒喇」,字形保持一緻。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倒喇使用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由于倒喇是一個較新的詞語,所以在古代文獻中沒有相應的記錄。
例句:
1. 她剛才拿着杯子喝水,結果杯子掉到地上,倒喇了。
2. 風很大,把我家的花盆刮倒喇了。
組詞:
倒喇沒有一個常用的固定搭配詞,它通常是作為形容詞單獨使用。
近義詞:
倒喇的近義詞可以是「歪歪扭扭」、「傾倒」等,這些詞語也可以用來描述物體或人倒置後的不正樣子。
反義詞:
倒喇的反義詞可以是「端正」、「正立」等,這些詞語用來描述物體或人保持正常或正确的樣子。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