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策的意思、哀策的詳細解釋
哀策的解釋
亦作“哀冊”。文體的一種。封建時代頌揚帝王、後妃生前功德的韻文,多書于玉石木竹之上。行葬禮時,由太史令讀後,埋于陵中。《後漢書·禮儀志下》:“太史令奉哀策立後。”《南史·後妃傳下·梁武丁貴嫔》:“ 普通 七年十一月庚辰,﹝貴嬪﹞薨……詔吏部郎 張纘 為哀冊文。” 唐 楊炯 《薛振行狀》:“ 孝敬 崩,詔公為哀冊。” 清 錢謙益 《九月初二日奉神宗顯皇帝遺诏賦挽詞》之二:“南郊傳累德,哀策屬何人?” 姚華 《論文後編·目錄上》:“上哀下曰誄,始 魯莊公 ;下哀上曰哀策,始 漢 李尤 。”
詞語分解
- 哀的解釋 哀 ā 悲痛:悲哀。哀求。哀歎。哀鳴。哀思。哀鴻遍野(“哀鴻”,哀鳴的大雁;喻到處都是呻吟呼號,流離失所的災民)。哀豔(詩文凄測動人而華麗)。 悼念:哀悼。默哀。 舊時稱死去母親:哀子(.母喪而父存;
- 策的解釋 策 è 古代的一種馬鞭子,頭上有尖刺。 鞭打:策馬。鞭策。 激勵,促進:策動。策勉。 古代稱連編好的竹簡:簡策。 古代帝王對臣下封土、授爵或免官:策命。策免。策封。 古代科舉考試的一種文體:策論。策問
網絡擴展解釋
“哀策”一詞在中文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一、作為文體名稱(主流解釋)
根據的記載,這是古代用于葬禮的禮儀性韻文:
- 用途:封建時代頌揚帝王、後妃生前功德的祭文,常見于皇家葬禮。
- 載體形式:多書寫于玉石、木竹等材質上。
- 儀式流程:葬禮時由太史令宣讀後,隨葬于陵墓中。
- 曆史記載:《後漢書·禮儀志》提到"太史令奉哀策立後",《南史》記載梁武帝曾命張纘為丁貴嫔作哀冊文。
二、作為成語(較少見解釋)
提出其作為成語的含義:
- 構成解析:"哀"指憂愁痛苦,"策"指計謀策略。
- 引申含義:形容在謀劃解決問題時伴隨的憂思苦慮狀态。
使用建議
在古籍或曆史文獻中,通常指葬禮文體。若現代語境出現,建議結合上下文判斷其指代對象。該詞屬于生僻詞彙,現代漢語使用頻率較低。
網絡擴展解釋二
哀策(āi cè)這個詞是什麼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
哀策是一個漢語詞彙,由兩個字組成。其中,“哀”是意味着悲傷、傷心的意思,是一個形容詞;“策”則表示戰略、計策的意思,是一個名詞。拆分的部首和筆畫如下:
哀(āi):部首是心,筆畫數為8;
策(cè):部首是竹,筆畫數為12。
來源、繁體
哀策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中,常用于形容悲傷或痛苦的計劃或策略。在漢字的繁體字中,“哀”保持不變,而“策”在繁體中寫作「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哀策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在古代的寫法中,“哀”字的下部類似于“衣”,而“策”字的上部類似于“于”。因為語言文字的演變,現代漢字的寫法和古代有所區别。
例句、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例句:
1. 他提出了一個哀策,希望能夠解決這個困局。
2. 他們合作制定了一項哀策,以改善團隊的工作效率。
組詞:
1. 哀情:表示悲傷的感情。
2. 策劃:制定計劃或策略。
3. 哀求:請求或懇求。
近義詞:
1. 哀計:意思相近,都表示悲傷的策略。
2. 悲策:也有類似的意思,表示悲傷的計劃或策略。
反義詞:
1. 歡策:相反的意義,表示歡樂的策略或計劃。
2. 喜策:也具有相反的含義,表示喜悅的策略或計劃。
希望以上回答符合您的要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