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敏而好學”是一個源自《論語》的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析:
出自《論語·公冶長》第五章: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此處孔子通過評價孔文子(衛國大夫),闡釋了“文”這一谥號的内涵,強調智慧與謙遜求教的重要性。
該成語不僅強調天賦,更突出後天努力的價值。具備“敏而好學”品質的人通常:
如需進一步了解《論語》中的其他成語或具體語境,可參考相關古籍注解或權威詞典。
敏而好學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一個人很聰明靈敏,而且十分熱愛學習,并且樂于傾聽他人的意見和學習新知識。
敏而好學這個詞可以拆分成三個部首,分别是敏字的攵、好字的女、學字的子。其中,攵是敏字的上部,女是好字的左部,子是學字的全字。
敏字的總筆畫數為10畫,好字的總筆畫數為6畫,學字的總筆畫數為8畫。
《敏而好學》這個成語最早出自《論語·為政篇》中的一句話:“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這句話出自孔子的言論,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優秀品質。
《敏而好學》是敏而好學的繁體字寫法。
古時候,敏字的寫法為“敏㣺”,好字的寫法為“孝子好”,學字的寫法為“學曰”。
他一直以來都憑着敏而好學的品質在事業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敏捷、好奇、學習、學問
聰穎、好動、好問、博學多才
遲鈍、懶散、無所求索、無所謂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