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拟人的意思、拟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拟人的解釋

[personify] 把事物人格化的修辭方式

詳細解釋

(1).與他人相比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指瑕》:“君子拟人必於其倫。”

(2).指向人。 葉聖陶 《倪煥之》二一:“擎着手6*槍怒目拟人的‘三道頭’、 印 捕、 華 捕,又沖到群衆面前示威。”

(3).修辭方式之一。把事物人格化,即賦予人以外的他物以人的特征,使之具有人的思想、感情和行為。 端木蕻良 《關山月的藝術》:“ 林和靖 是了解梅花的,他把自己的人格和梅花的品格聯繫在一起,使梅花得到拟人化的效果。”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拟人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拟人是漢語修辭學中的一種重要辭格,指将非人類的事物(如動植物、自然現象、抽象概念等)賦予人的特征、情感、行為或思想,使其人格化的表達方式。其核心在于通過類比人類屬性,增強語言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一、定義與特征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拟人指“把事物人格化,賦予它們人的思想感情或言行”㊟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電子版㊟。例如:

“波浪一邊歌唱,一邊沖向高空去迎接那雷聲。”(高爾基《海燕》)

此處将“波浪”賦予“歌唱”“迎接”等人類行為,生動描繪自然景象的動态。

二、典型表現手法

  1. 賦予生命體行為

    如“向日葵向着太陽點頭微笑”,将植物拟作具有人類表情動作的個體。

  2. 注入情感與意志

    如“蠟燭在默默流淚”,借物抒情,暗示離别哀傷㊟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修辭學發凡》解析案例㊟。

  3. 模拟人類語言

    如古詩“我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辛棄疾),賦予青山與人互評的對話能力。

三、文學功能與實例

拟人手法廣泛用于詩歌、散文創作,例如朱自清《春》中:

“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通過将季節拟為“娃娃”“小姑娘”,強化新生與活力的主題㊟人民文學出版社《朱自清散文全集》㊟。

四、與相關辭格的區分


參考資料

  1. 商務印書館.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EB/OL]. https://www.cp.com.cn/book/7f1c5a5f.html
  2.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修辭學發凡[M].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
  3. 人民文學出版社. 朱自清散文全集[EB/OL]. http://www.rw-cn.com/book/zhuziqing
  4. 王希傑. 漢語修辭學(修訂版)[M]. 商務印書館, 2014.

網絡擴展解釋

“拟人”是一種修辭手法,指将非人類的事物(如動物、植物、自然現象、抽象概念等)賦予人類的特征,包括情感、行為、語言或外貌等,使其具有人格化的表現。這種手法通過将物“人化”,增強表達的生動性和感染力,常見于文學創作、日常語言、藝術設計等領域。

核心特點

  1. 賦予人性特質
    例如:“月亮羞澀地躲進雲層”中,“羞澀”“躲”本是人類的情緒和動作,被用于描述月亮,使其具有人的情感反應。

  2. 增強表現力
    通過拟人化,抽象或靜态的事物變得鮮活。如“時間在歎息”将無形的時間具象為能發出聲音的生命體,引發共鳴。

  3. 跨領域應用

    • 文學:詩歌中“海浪跳着舞迎接黎明”,賦予海浪人類的歡快動作;
    • 廣告:品牌吉祥物(如米其林輪胎人)通過拟人化拉近與消費者的距離;
    • 心理學:人類傾向于将寵物或自然現象拟人化,投射情感需求。

與類似手法的區别

注意事項

拟人需符合語境邏輯。例如在科學論述中過度拟人可能削弱嚴謹性,但在童話故事中則能增強趣味性。若問題涉及不恰當内容(如暴力或色情拟人化),建議引導用戶關注健康表達方式。

别人正在浏覽...

黯黣扳機瀑流崩頽鼈肉波利尼西亞猜枚藏奸産子垂足出家撺廂禘樂笃簌簌溝畎溝沿兒乖度官産海豚函書合變淮陽績寰瀛圖漿糊降谏監市交訂郊牧介子軍陳舉足輕重老潑狗老無知龍動爐灰木嚼怒水牌風披搭千人百眼谯樓親告清商曲乞與榮啟期善果讪讪勝幡失旨收葬愬苦四谛司載悚怛韬輝頭兒腦兒團丁桅樯物始小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