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的意思、大悲的詳細解釋
大悲的解釋
(1).極悲哀。《呂氏春秋·明理》:“夫有天賞得為主,而未嘗得主之實,此之謂大悲。”
(2).佛教語。救人苦難之心,謂之悲;佛菩薩悲心廣大,故稱大悲。《大般涅槃經》卷十一:“三世諸世尊,大悲為根本……若無大悲者,是則不名佛。” 唐 楊炯 《盂蘭盆賦》:“上妙之座,取於 燈王 之國;大悲之飯,出於 香積 之天。” 傅尃 《感秋》詩之四:“誓願衆生終度盡,幾時穩放大悲船。”
詞語分解
- 大的解釋 大 à 指面積、體積、容量、數量、強度、力量超過一般或超過所比較的對象,與“小”相對:大廳。大政。大氣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指大小的對比:這間房有那間兩個大。 規模廣,程度深,性質重要:大局。大衆
- 悲的解釋 悲 ē 傷心,哀痛:悲哀。悲傷。悲怆。悲痛。悲切。悲慘。悲涼。悲憤。悲凄。悲恸。悲吟。悲壯。悲觀。悲劇。樂極生悲。 憐憫:悲天憫人。 哀歡喜 筆畫數:; 部首:忄;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大悲”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綜合解析:
一、一般語義
指極度的悲傷或哀痛,常用于描述人類情感層面的強烈悲痛。如《呂氏春秋·明理》提到“此之謂大悲”,即表達深切悲哀之意。現代用法中,常與“大喜”對舉,強調情緒波動應適度,如“老人不宜大喜大悲”。
二、佛教語義
在佛教體系中特指菩薩與佛陀對衆生的無限悲憫,核心特征包括:
- 救苦本質:以拔除衆生苦難為根本目标,如《大般涅槃經》稱“大悲為根本……是則不名佛”。
- 平等普世性:超越個人情感,涵蓋一切生命體,南朝慧恺《攝大乘論序》用“大悲平等”描述這種無差别關懷。
- 智慧結合:與“大慈”共同構成菩薩精神内核,大慈予樂,大悲拔苦,形成完整的慈悲體系。
延伸應用
現代語境中,該詞常被引申為對弱勢群體的深切關懷,如培訓資料提到“鼓勵關注社會弱勢群體”,體現人道主義精神。
注:完整文獻引用可查看漢典、佛教經典注疏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大悲這個詞的意思:大悲是指極度悲憫和同情的心情,常用來形容對别人的痛苦和困境感到深切同情和憐憫。
拆分部首和筆畫:《大悲》的部首是大,筆畫數為3。
來源:《大悲》這個詞源于佛教,主要指佛陀或菩薩對衆生的深切憐憫與悲憫之情。
繁體:《大悲》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大悲」。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代漢字中的《大悲》寫法與現在相似,不過在篆字或隸書中的書寫形式可能有所不同。
例句:他對那些在災難中受苦的人們充滿了大悲之心。
組詞:大悲心、大悲經、大悲咒、大悲觀音等。
近義詞:慈悲、憐憫、同情。
反義詞:無情、冷漠、無動于衷。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