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山名。在今 湖南 道縣 。 宋 辛棄疾 《最高樓·送丁懷中教授入廣》詞:“ 蒼梧 雲外 湘妃 淚, 鼻亭山 下鷓鴣吟。” 鄧廣銘 箋注:“ 鼻亭山 , 湖南 道州 内之 有庳墟 ,相傳 舜 封其弟 象 於此。其地有山,原名 鼻墟山 ,《括地志》作 鼻亭山 。”
鼻亭山是位于中國湖南省道縣(古稱道州)的一座古山名,其解釋可綜合以下要點:
地理位置
鼻亭山在今湖南省永州市道縣境内,古屬蒼梧郡範圍。據《括地志》記載,其原名“鼻墟山”,後改稱鼻亭山。
曆史典故
相傳舜帝曾封其弟象于此地,稱“有庳墟”(或作“有鼻墟”)。這一典故在宋代辛棄疾《最高樓·送丁懷中教授入廣》中提及:“鼻亭山下鹧鸪吟”,鄧廣銘箋注進一步佐證了這一傳說。
名稱演變
山名最初為“鼻墟山”,唐代地理文獻《括地志》将其記為“鼻亭山”,此後逐漸成為通用名稱。唐代詩人戴叔倫在《下鼻亭泷行八十裡》中亦以“鼻山”代指此山。
文學與地理意義
鼻亭山因舜帝傳說和詩詞引用而兼具曆史與文學價值,成為古代文人描繪湘南風物的意象之一,如辛棄疾詞中将其與蒼梧、湘妃淚等典故并列。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詩詞原文或地理考據細節,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括地志》等文獻,或查閱湖南道縣地方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