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五原的意思、五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五原的解釋

(1).關塞名。即 漢 五原 郡之 榆柳塞 。在今 内蒙古自治區 五原縣 。《漢書·匈奴傳下》:“ 呼韓邪單于 款 五原塞 ,願朝三年正月。” 唐 賈至 《出塞曲》:“傳道 五原 烽火急,單于昨夜寇新 秦 。”

(2).地名合稱。在今 陝西省 。 唐 杜甫 《喜聞官軍已臨賊境》詩:“五原空壁壘,八水散風濤。” 仇兆鳌 注引《長安志》:“ 長安 、 萬年 二縣之外,有 畢原 、 白鹿原 、 少陵原 、 高陽原 、 細柳原 ,謂之五原。”

(3).地名合稱。在今 甯夏 境内。 唐 駱賓王 《早秋出塞寄東台詳正學士》詩:“促駕逾三水,長驅望五原。” 陳熙晉 注:“五原謂 龍遊原 、 乞地千原 、 青嶺原 、 可嵐貞原 、 橫槽原也 。”

(4).指 唐 韓愈 《原道》《原性》《原人》《原鬼》《原毀》五文。 明 徐師曾 《文體明辨序說·原》:“自 唐 韓愈 作‘五原’,而後人因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五原”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四類解釋:

一、關塞名(地理)

指漢代五原郡的“榆柳塞”,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區五原縣。該地曆史悠久,戰國時期屬趙國雲中郡,漢代設五原郡,後演變為現今的五原縣。其名稱源于大禹治水後形成的五個高埠原所,是古代重要邊防要塞。

二、地名合稱

  1. 陝西五原
    唐代長安周邊五個原的合稱,包括畢原、白鹿原、少陵原、高陽原、細柳原。杜甫詩句“五原空壁壘”即指此。
  2. 甯夏五原
    包含龍遊原、乞地千原、青嶺原、可嵐貞原、橫槽原,見于駱賓王《早秋出塞》詩注。

三、文學指代

特指唐代韓愈的五篇“原”體論說文,即《原道》《原性》《原人》《原鬼》《原毀》。這類文體以推究本原為核心,對後世議論文影響深遠。

四、曆史沿革

五原縣作為行政區劃始于漢代,曆經朝代更疊,現隸屬内蒙古巴彥淖爾市。其名稱承載了夏朝治水傳說與邊疆開發史。


提示:若需了解具體詩句或曆史事件細節,可參考《全唐詩》或地方志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五原的意思

五原是一個漢字詞語,可以指代名詞和地名。作為名詞時,五原通常指代古代音樂曲調或歌曲的一種形式。作為地名時,五原指代我國内蒙古自治區中部的一個縣級市,是内蒙古草原的重要組成部分。

五原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五原的部首是亻,意為人。它總共由7個筆畫組成。

五原的來源

五原作為名詞,其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樂譜中對音樂曲調的命名。而作為地名,五原則指該地區原始的地貌景觀,古人将草原的美麗稱之為“原”,将其分為五個區域,所以稱之為五原。

五原的繁體

五原的繁體字為「五原」,與簡體字相同。

五原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

據史書記載,五原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相似,沒有太大差異。

五原的例句

1. 這支曲子中旋律流暢,屬于五原曲調中的經典之作。

2. 我曾經到過内蒙古的五原市,那裡的草原景色壯麗宜人。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五方、四原、九原

近義詞:五調、五陽

反義詞:無原、無地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