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lt] 麥子經過加工處理,使之發芽,稱為“麥芽”
發芽的大麥。可入藥。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穀四·糵米》﹝發明﹞引 王好古 曰:“麥芽、神麴二藥,胃氣虛人宜服之。”
麥芽是禾本科植物大麥的成熟果實經發芽幹燥制成的産物,具有食用、工業和藥用等多重價值。以下是詳細解釋:
麥芽由大麥種子發芽制成,其制作過程包括浸泡、控溫保濕等步驟,待幼芽長至約5毫米時幹燥。外觀呈梭形,表面淡黃色,胚根處有須根和幼芽,質硬且粉性。
麥芽富含澱粉酶,能将澱粉分解為麥芽糖和糊精,因此是饴糖、啤酒和酒精工業的重要糖化劑。例如,啤酒釀造中麥芽提供發酵所需的糖分,并賦予獨特風味。
在部分語境中,“麥芽”被引申為謙虛謹慎的象征,比喻如麥芽般需細心呵護的品格,但此用法多見于文學表達。
如需更完整的形态特征或古籍記載(如《本草綱目》),可參考辭海或中藥學專業資料。
麥芽是指麥子經過發芽的階段,還未完全生長成植株的狀态。它是一種飼料和食品原料,被廣泛用于釀造啤酒和制作食品。
麥芽的拆分部首是麥字的“⺥”,總共有10個筆畫:“一”、“丨”、“丶”、“丿”、“㇏”、“一”、“一”、“丨”、“丨”、“一”。
“麥芽”一詞源于漢語,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一書中。在繁體字中,麥芽的寫法保持不變。
古代漢字中寫“麥芽”一詞的方式與現代略有不同。在古漢字中,“麥芽”通常寫作“麥芽”。
1. 我們用麥芽酒釀造了一批美味的啤酒。
2. 這種小麥經過發酵後成為了麥芽。
麥芽糖、麥芽酒、麥芽糊精、麥芽糖漿、麥芽汁等。
麥粒、發芽糧食
成熟谷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