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帝王的宗族和賓客。《禮記·檀弓下》:“歌於斯,哭於斯,聚國族於斯。” 孔穎達 疏:“‘聚國族於斯’者,又言此室可以燕聚國賓及會宗族也。” 明 夏完淳 《大哀賦》:“式虧國族,深軫宸情,祭通族於太牢束帛,戍王人於揚水流薪。”
(2).國家民族。 郭沫若 《羽書集·全面抗戰的再認識》:“希望大家于保衛國族的神聖誓約之前,擔當起執行全面抗戰的實際。”
“國族”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其解釋需結合曆史語境和現代用法:
一、基本定義
二、關鍵特征
三、應用場景
四、與相關概念對比
可通過查字典()或牛津詞典()獲取更詳盡的學術定義。
國族(guó zú)一詞指的是一個國家中共同具有民族血脈、曆史文化和政治共同體的集體。它是由"國"和"族"兩個字組成。
其中,"國"字的部首是"囗",它的筆畫數是四畫;"族"字的部首是"方",它的筆畫數是八畫。
“國族”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中, 父親死去,母親再次迎娶,兒子因此離家出走,叔父勸說說:“慱教人取諸予而我以為國族”。後來,這個詞逐漸演變成指代一個國家共同的血統、文化以及曆史聯繫。
繁體字書寫的國族是「國族」,這是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的寫法有所不同。
在古代,國族的漢字寫法為「國族」,不同于今天的簡化字形态“國族”,并且還有一些書寫上的區别。
1. 我們的國族有着悠久的曆史和燦爛的文化。
2. 國族之間的交流和合作有助于促進和平與發展。
國族在組詞中可以與其他字組合形成新的詞語,例如:少數國族、多民族國家、國族認同等。
國族的近義詞有民族、族群。這些詞語在特定語境下可以互相替代使用。
國族的反義詞是外族,指的是不同于本國國族的人或文化群體。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