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謹鈍。 漢 王符 《潛夫論·實邊》:“ 代 馬望北,狐死首丘,邊民謹頓,尤惡内留。” 汪繼培 箋:“頓,讀為鈍。” 彭铎 校正:“謹頓,謂謹願惛闇也。”
“謹頓”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分析理解:
“謹頓”意為謹慎而遲鈍,形容人性格謹慎但反應不夠機敏的狀态。該詞最早見于東漢王符《潛夫論·實邊》中“邊民謹頓”的描述,指邊疆百姓因環境艱苦而顯得保守愚鈍。
在《潛夫論·實邊》中,王符用“代馬望北,狐死首丘”類比邊民依戀故土,但因長期處于邊塞艱苦環境,形成“謹頓”性格,即謹慎安分卻缺乏變通,甚至“尤惡内留”(厭惡被遷往内地)。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屬于文言詞彙,多見于古籍研究或特定文學場景。如需表達類似含義,可用“木讷謹慎”“憨厚保守”等替代表述。
《謹頓》這個詞是指言行謹慎、舉止得體的意思。它表達了處事謹慎、小心謹慎的态度,不輕率、不魯莽,對待事物認真嚴謹的态度。
《謹頓》的拆分部首是讠(言的變體),它也是一個獨立的偏旁。謹頓的筆畫數為18畫。
《謹頓》是一個古代漢字。它是由繁體字“謹頓”組成,其中,“謹”表示謹慎,而“頓”表示舉止得體、禮貌。
在古代,謹頓的寫法有一些變化。例如,謹頓可以寫成“謹頓”,其中,“謹”的部分用的是讠的上部和下部,而不是簡化的讠;“頓”的部分用的是其完整形态。
1. 他為人處事非常謹頓,從不敢魯莽冒進。
2. 在面對重要考試時,她總是非常謹頓,認真備考。
1. 謹慎:具有小心、細心、謹慎的态度。
2. 謹言慎行:指在言行舉止上十分謹慎小心。
3. 謹守:謹慎地遵守,嚴守。
1. 謹慎:小心、慎重。
2. 周到:細緻入微、仔細周全。
輕率:草率、不經思考的。
魯莽:急躁、沖動、不顧後果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