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terary prostitute] 以舞文弄墨來投機鑽營的人
文壇市儈。 魯迅 《且介亭雜文末編·關于太炎先生二三事》:“近有文儈,勾結小報,竟也作文奚落先生以自鳴得意。”
“文儈”是一個漢語詞彙,由“文”和“儈”組合而成,具有明顯的貶義色彩。以下是詳細解釋:
“文儈”一詞深刻反映了對文化領域功利化現象的批判,其核心在于揭露那些背離文化本質、追逐私利的僞文人。若需進一步了解“儈”的演變或相關詞彙,可參考權威字典(如查字典、漢典)。
《文儈》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漢字組成。該詞的字義有兩種不同的解釋:
《文儈》的拆分部首為“文”和“儈”。其中,“文”的部首是“文”字部,筆畫為4畫;“儈”的部首是“亻/人”字部,筆畫為8畫。
《文儈》一詞最早出現在明代的《四庫全書總目》中,它源于典籍中關于文學的描述。最初的意思指的是以文學才能為資本謀取私利的人,也就是以文學出身從事奸詐的行為的人。
《文儈》的繁體字為「文儈」。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根據曆史記錄,古時候《文儈》的漢字寫法是「文䔄」。
以下是幾個使用《文儈》的例句:
1. 這個人雖然是個學者,但他卻是個真正的《文儈》。
2. 他以自己的文才獲得了很多不義之財,簡直就是一個《文儈》。
3. 任何一個社會都會出現一些《文儈》,我們必須警惕他們。
與《文儈》相關的組詞有:
1. 文學
2. 儈子手
3. 文化
與《文儈》意思相近的詞語有:
1. 知識分子
2. 背後使壞
3. 陰謀家
與《文儈》意思相反的詞語有:
1. 忠誠
2. 正直
3. 廉潔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