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檢舉揭發。《晉書·天文志上》:“執法,所以舉刺兇姦者也。”《明史·郭維經傳》:“疏陳時弊,中有所舉刺。”
(2).提拔與黜責。《宋史·職官志七》:“提舉學事司,掌一路州縣學政,歲巡所部以察師儒之優劣、生員之勤惰,而專舉刺之事。”
“舉刺”是一個漢語詞語,具有以下兩個主要含義,其解釋及來源如下:
指對不法行為或奸邪之人進行揭露和舉報。該用法在古代文獻中常見,例如:
指對人才或官員的選拔任用與降職懲處。例如:
總結來看,“舉刺”兼具監督與管理的雙重功能,既用于社會層面的檢舉,也涉及人事管理的決策。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晉書》《宋史》等原始文獻。
《舉刺》是一個漢字詞語,包含兩個字,即“舉”和“刺”。
“舉”的部首是“立”,總共有五畫,“刺”的部首是“刀”,總共有八畫。
《舉刺》一詞源自于古代的文字,具有豐富而多樣的含義。在現代漢語中,它主要指拿起尖銳的東西刺戳或紮入物體。
《舉刺》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舉刺」。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差異。《舉刺》在古代寫作「舉剌」。剌是與現代的刺同義的古代漢字。
1. 他用手舉起刺,準備穿透敵人的盾牌。
2. 小偷試圖逃跑,但被警察舉刺住了。
舉刺的組詞有:舉起、舉動、刺激、刺傷等。
與“舉刺”意義相近的詞有:戳、紮、刺戳等。
與“舉刺”意義相反的詞有:放下、安撫、安甯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