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雞皮鶴髮 ”。
“雞膚鶴發”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析:
該成語形容老年人皮膚起皺、頭發蒼白的衰老樣貌,專指年邁者的容貌特征。其核心含義與“雞皮鶴發”相同,屬于近義詞,部分文獻将二者視為同一成語的兩種寫法。
如需更完整的來源信息,可參考漢典、古詩文網等權威詞典。
雞膚鶴發,是一個寓意深遠的成語,用來形容人們在見到感人之事或受到極大的震動、感動時,由于激動而全身起雞皮疙瘩,頭發豎立的狀态。它象征着内心的興奮和激動,也表達了人們對于美好事物的敬重和感慨。
這個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雞膚、鶴發。雞膚中的部首分别是⾖和⾻,鶴發中的部首分别是⺮和⺼。它們的總筆畫數分别為8和14。
“雞膚鶴發”一詞來源于《孟子·公孫丑上》,原句是“丘也聞有國有家者,則不敢專之如之何其專也”。“雞膚鶴發”形容孟子激動得全身起雞皮疙瘩,頭發豎立,表達了他在面對國家和家庭的危機時的敬畏和興奮。
在繁體字中,雞膚鶴發是“雞膚鶴發”,字形相比簡體字稍有差别,但意義完全一緻。
古時候,雞膚鶴發一詞的漢字寫法稍有不同,其中“鶴”字原為“鶴”,部首為“⺳”。這種字形在現代漢字中已經不再使用。
例如,我們可以用“雞膚鶴發”來形容觀看一場震撼的演出或聽到一首令人感動的音樂時的激動心情,如“聽到那首音樂,我整個人都起了雞膚鶴發,真是太美妙了!”
一些相關的組詞有:雞皮疙瘩、令人激動、動容肺腑等。
近義詞包括:雞皮疙瘩、毛骨悚然、心潮澎湃等。
反義詞則有:平靜、冷淡、漠不關心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