襃飾的意思、襃飾的詳細解釋
襃飾的解釋
亦作“褒飾”。猶誇美。《魏書·宗欽傳》:“吾少乏尋常之操,長無老成之緻,憑賴賢勝,以自克勉,而來喻褒飾,有過其分。” 宋 洪邁 《夷堅乙志·劉叉死後文》:“設如 子儀 、 光弼 輩,後世皆知其大功,然當時史詞褒飾甚多,蓋世之情如斯也。” 明 何良俊 《四友齋叢說·史五》:“古者凡定諡,則考功上行狀,太常博士作諡議……雖有諱惡之義,然必求其實。如 李文達 賢 、 錢文通 溥 、 劉文和 珝 、 汪榮和 鋐 ,皆彷彿其素,不過於褒飾。”
詞語分解
- 襃的解釋 襃 ā 同“褒”。 筆畫數:; 部首:衣; 筆順編號:
- 飾的解釋 飾 (飾) ì 裝點得好看:裝飾。修飾。 裝飾用的東西:首飾。銀飾。 裝扮,扮演角色:飾演。 假托,遮掩:飾辭。粉飾。掩飾。文過飾非。 筆畫數:; 部首:饣;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襃飾”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bāo shì,屬于古漢語用法,現代使用頻率較低。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
基本釋義
該詞同“褒飾”,意為誇贊、美化,多用于書面或正式語境,強調通過語言或文字對人或事物進行贊揚修飾。
-
引證解釋
- 《魏書·宗欽傳》中提到:“而來喻褒飾,有過其分”,指對方對自己的誇贊超出了實際水平。
- 宋代洪邁《夷堅乙志》也提到史書對名将功績的記載存在“褒飾甚多”,說明曆史記錄中常有美化現象。
-
相關成語
與“修飾”“誇贊”相關的成語包括:
- 襃衣博帶(寬袍大帶,形容儒雅裝束)
- 矯情飾貌(故意掩飾真實情感)
- 絺章飾句(雕琢文句)。
-
注意事項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常見于古籍或學術讨論中。使用時需注意語境,避免與“褒貶”“裝飾”等近義詞混淆。
如需進一步考證,建議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代漢語詞典》等權威工具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襃飾」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修飾、裝飾。它由「襃」和「飾」兩個部分組成。部首是「衤」(衣服),「襃」的筆畫數為12;部首是「饣」(食物),「飾」的筆畫數為20。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衣飾文化,用于描述給衣物或物體添加裝飾以增加美觀的行為。
在繁體字中,「襃飾」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時候,「襃飾」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整體意義無變化。
以下是一個例句:他用精美的花紋來襃飾這把刻花木椅。
與「襃飾」相關的組詞有:裝飾、美化、修飾。
近義詞:打扮、修飾、點綴。
反義詞:簡樸、樸實、素雅。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如果你有任何其他問題,我将很樂意回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