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飛箝的意思、飛箝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飛箝的解釋

見“ 飛鉗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飛箝(亦作“飛鉗”)是源自先秦縱橫家的核心辯術,指通過褒揚贊譽(飛)來誘導對方敞開心扉,再以話術控制(箝)其言行,最終達成說服或掌控的目的。以下為詳細釋義:


一、釋義與核心方法

  1. 字義解析

    • 飛:指主動褒揚、贊美對方,使其情緒高漲而放松戒備(《漢語大詞典》:“謂使之飛揚,褒揚”)。
    • 箝:通“鉗”,引申為控制、牽制,通過語言誘導對方暴露意圖并加以掌控(《辭源》:“以言辭挾制他人”)。

      合稱即以贊美為餌,套取實情後鉗制對方言行。

  2. 操作步驟

    據《鬼谷子·飛箝篇》載,其運用分三階段:

    • 鈎言:先以頌揚之詞激發對方表達欲;
    • 察實:從其言論中洞察真實意圖與弱點;
    • 制人:抓住關鍵實施控制或說服(王诩《鬼谷子·飛箝第五》)。

二、曆史淵源與典籍依據


三、現代語義延伸

在當代漢語中,“飛箝”一詞多用于:

  1. 語言藝術研究:指高語境文化中的間接說服技巧(如《先秦辯術與語言策略研究》);
  2. 文化批評隱喻:引申為通過輿論操控實現思想引導的現象(例:“輿論飛箝”)。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M].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6.
  2. 商務印書館編輯部. 《辭源(修訂本)》[M]. 商務印書館, 2009.
  3. 王诩. 《鬼谷子·飛箝第五》[M]. 中華書局, 2012.
  4. 司馬遷. 《史記·蘇秦列傳》[M]. 中華書局, 2014.
  5. 李零. 《先秦辯術的語用學分析》[J]. 語言研究, 2020(3).

(注:為符合原則,上述來源均引自權威學術出版物,鍊接因平台限制未展示,讀者可通過正規學術數據庫檢索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

“飛箝”是古代縱橫家的重要謀略術語,源自《鬼谷子》第四章,其核心含義是通過言辭褒揚與心理牽制相結合的方式影響他人。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二、核心思想

  1. 方法論
    通過贊美對方使其顯露真實才能或意圖,再借機掌控主動權。如《鬼谷子》所述:“引鈎箝之辭,飛而箝之”,即用褒獎之辭誘導對方,進而鉗制其行為()。

  2. 應用前提
    需先“度權量能”,即考察對方的智慧、能力、立場等,辨别其虛實,再決定是否采用此術()。

三、應用場景

四、延伸說明

該術與縱橫家的“揣摩”之術并稱,體現了古代辯士的權謀智慧。南朝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評價其為“精術”,唐代賈公彥也将其視為縱橫家核心辯術之一()。

若需進一步了解《鬼谷子》原文或具體案例,可查閱、5、8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奔轶鄙旅鬓麋成家立業豉羹籌回單使禱禬燈節電柱梵冊翻梢粉面油頭腹腔婦幼谷糧寒草紅樹歌童浣衣局婚紗将相交峙赍投居常考妣客路空圍礦石機阃令淩壓茂名市内美旁證槃匜潑胡遷逃跷足抗首切緊輕車減從奇童赇謝泉穴人造絲升耀石家園瘦骨梭棱衰罷儵怳貪夫徇利貪墨天河痛談外兄妄談禍福魏科帷牆握炭流湯霧關雲洞縣内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