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羅的意思、過羅的詳細解釋
過羅的解釋
草名。即苦丁。《太平禦覽》卷九九八引 沉懷遠 《南越志》:“ 龍州縣 有臯蘆草,葉似茗,味苦澁,土人以為飲,今 南海 謂為過羅,或曰拘羅。” 清 郝懿行 《證俗文》卷十七:“ 南越 茗苦澀,謂之過羅。又雲,即今之苦丁,亦名臯盧。”
詞語分解
- 過的解釋 過 (過) ò 從這兒到那兒,從此時到彼時:過江。過賬。過程。過渡。過從(交往)。經過。 經過某種處理方法:過秤。過磅。過目。 超出:過于。過度(?)。過甚。過獎(謙辭)。過量(刵 )。過剩。過猶不及
- 羅的解釋 羅 (羅) ó 捕鳥的網:羅網。 張網捕捉:羅掘(用網捕麻雀,挖掘老鼠洞找糧食。喻用盡辦法籌措款項)。門可羅雀(形容門庭冷落)。 搜集,招緻,包括:羅捕。羅緻(招請人才)。網羅。包羅。羅織罪名(虛構罪
網絡擴展解釋
“過羅”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語,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和來源分析:
一、植物名稱(主要含義)
- 釋義:指一種名為“苦丁”的草本植物,又稱“臯盧”。其葉片類似茶,味苦澀,古代南方地區(如南越、南海)常将其作為飲品。
- 文獻依據:
- 《太平禦覽》引沈懷遠《南越志》記載,龍川縣有“臯蘆草”,即過羅。
- 清代郝懿行《證俗文》提到南越地區稱苦澀的茶為過羅,并明确對應苦丁。
二、動作描述(方言或古語用法)
- 釋義:指用篩子篩面粉的動作,使面粉更加細膩。
- 使用場景:多見于《國語辭典》及部分方言解釋,可能與古代食品加工相關。
三、其他相關
- 詩詞引用:如《曉過羅江縣》等詩中的“過羅”可能為地名或意象,需結合具體詩文分析。
提示:若需進一步考證,建議參考《太平禦覽》《證俗文》等古籍,或結合方言詞典确認具體語境下的含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過羅的意思
過羅(guò luó)是一個漢語詞彙,指的是超過、越過的意思。它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或物體超過預定的範圍或界限。
拆分部首和筆畫
過羅這個詞可以拆分為“辶”和“羅”兩個部首。
它的筆畫數為9畫。
來源
過羅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但具體的來源尚不明确。
繁體
過羅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過羅」。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過羅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但基本保持了其含義。由于曆史演變,古時候的寫法在形狀和結構上與今天的寫法可能有所區别。
例句
1. 他不小心過羅了自己的承受能力,導緻身體崩潰了。
2. 你不應該過羅别人的私人空間。
組詞
過羅可以組成其他詞語,如「過量」、「過境」等。
近義詞
過了、超過、越過
反義詞
未過、不及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