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 魯國 出産的刻寫刀。《周禮·考工記序》:“ 鄭 之刀, 宋 之斤, 魯 之削, 吳 粵 之劍,遷乎其地而弗能為良,地氣然也。” 宋 王應麟 《困學紀聞·周禮》:“古未有筆,以書刀刻字於方策,謂之削。 魯 為詩書之國,故《考工記》以 魯 之削為良。” 清 錢謙益 《河南開封府太康縣知縣李之茂授文林郎制》:“ 宋 斤、 魯 削,遷乎其地而弗能為良。”
“魯削”一詞的含義需根據不同語境和來源進行區分,主要存在以下兩種解釋:
根據《周禮·考工記序》等文獻記載,魯削是春秋戰國時期魯國(今山東地區)特産的刻寫刀具。其特點包括:
部分現代網絡詞典(如、4)将其解釋為形容“不修邊幅”或“消瘦”,但這類說法存在争議:
若需深入研究,可參考:
建議優先采用第一種解釋,第二種用法需結合具體語境謹慎對待。
魯削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辛辣的滋味。通常用來形容食物或調料帶有刺激性的味道。
魯削的部首是魚,包含了9個筆畫。
魯削一詞源于古代漢字,是繁體字,拼音為lǔ xuē。在現代漢字書寫中,通常以簡化字魯削來表示。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魯削的字形稍有不同。其上部使用了食旁,下部則是由刀、一、犬兩部分組成。
1. 這道菜很魯削,辣得我流了不少汗。
2. 這種辣椒醬有一種魯削的味道,能增添菜肴的香辣味。
魯菜、魯削菜、削魚、削皮、削減
辛辣、刺激、辣味、辛辣味
清淡、不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