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出《易·繫辭下》:“天下同歸而殊塗,一緻而百慮。” 孔穎達 疏:“言天下萬事終則同歸於一,但初時殊異其塗路也。”本謂由不同途徑達到同一目的地。後以喻采用不同方法得到相同結果。 晉 葛洪 《抱樸子·逸民》:“在朝者陳力以秉庶事,山林者修德以厲貪濁,殊塗同歸,俱人臣也。”亦作“ 殊途同歸 ”。 清 錢謙益 《袁祈年字田祖說》:“古之人所以馳騁於文章,枝分流别,殊途而同歸者,亦曰:各本其祖而已矣。” ********* 《中國問題的真解決》:“這三種人殊途同歸,終将以日益增大的威力與速度,達到預期的結果。”
“殊塗同歸”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shū tú tóng guī,其核心含義是:通過不同的途徑達到相同的目的或結果。以下是詳細解釋:
多用于強調方法多樣性或結果統一性,如學術研究、策略讨論等。例如:
“無論是實驗驗證還是理論推導,兩種方法殊塗同歸,均證實了該定律的正确性。”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周易》《抱樸子》等典籍。
殊塗同歸是一個成語,意思是不同的人或事物最終歸于同一目的或結果。
拆分部首和筆畫:
殊(辶+殳):辵部,4畫;殳部,4畫
塗(氵+餘):氵部,3畫;餘部,7畫
同(口+丨):口部,3畫;丨部,1畫
歸(彐+帚):彐部,3畫;帚部,6畫
來源:
《韓非子·五蠹》:“懷尤而勿誅,民散而勿集,朝聘而夕親。不知何鬼神之使然,謂之殊塗同歸。”
繁體:殊塗同歸
古時候漢字寫法:殊塗同歸
例句:
雖然我們來自不同的背景,但是我們最終的目标是一緻的,殊塗同歸。
組詞:
殊己同歸、殊路同歸、殊途同歸。
近義詞:
異途同歸、各奔前程、發揚光大。
反義詞:
五花八門、多樣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