啐醴的意思、啐醴的詳細解釋
啐醴的解釋
啐酒。《儀禮·士冠禮》:“以柶祭醴三,興,筵末坐啐醴。”
詞語分解
- 啐的解釋 啐 ì 用力從嘴裡吐出來:啐一口痰。 唾人以表示鄙斥。 嘗,小飲:“不啐酒。” 啐 表示輕蔑的聲音:啐,這有什麼了不起! 筆畫數:; 部首:口; 筆順編號:
- 醴的解釋 醴 ǐ 甜酒。 甜美的泉水:醴泉。 筆畫數:; 部首:酉;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啐醴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生僻的複合詞,由“啐”與“醴”二字組合而成,需結合古代文獻與禮制文化進行釋義:
一、單字溯源
-
啐(cuì)
《說文解字》釋為“嘗也”,指小口品嘗酒食的動作。《禮記·雜記下》載“主人之酢也,哜之,衆賓兄弟則啐之”,鄭玄注:“啐,嘗也。”可見其特指禮儀中淺嘗酒醴的行為,帶有敬慎之意。
-
醴(lǐ)
《周禮·天官·酒正》雲“辨五齊之名:一曰泛齊,二曰醴齊……”,鄭玄注:“醴,猶體也,成而汁滓相将,如今恬酒矣。”指古代用曲釀制的甜酒,酒味淡而濁,常用于祭祀或宴飨。《詩經·小雅·吉日》中“以禦賓客,且以酌醴”亦印證其禮儀屬性。
二、複合詞“啐醴”的涵義
“啐醴”為動賓結構,指在禮儀場合中淺嘗醴酒的行為,強調儀式性而非飲用目的:
- 禮儀場景:見于古代冠禮、婚禮等儀式。如《儀禮·士冠禮》載“啐酒”環節,賈公彥疏:“啐者,入口而已,非飲之也。” 此處“啐酒”與“啐醴”同源,均指象征性品嘗酒醴以示禮成。
- 文化象征:體現“酒以成禮”的傳統觀念。《禮記·樂記》言“酒食者,所以合歡也”,啐醴動作承載着對禮制的遵從與對賓客的敬意。
三、權威文獻佐證
- 《儀禮》:明确記載啐酒(醴)為士大夫階層的固定儀程,如《士昏禮》“贊洗爵,酌醴,啐之”。
- 《朱子家禮》:宋代禮儀文獻延續此制,婚儀中“婿揖婦坐,啐酒”仍存古意。
四、現代語義流變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罕用,但作為曆史文化詞彙,其價值在于:
- 反映古代酒禮的精細化與等級性(如醴為“五齊”之一,地位低于清酒);
- 體現儒家“敬慎”思想在飲食禮儀中的滲透(啐而不飲,重儀輕欲)。
參考資料來源:
-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本)
- 《周禮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
- 《儀禮·士冠禮》(《十三經注疏》本)
- 朱熹《朱子家禮》(國家圖書館藏明刻本)
網絡擴展解釋
“啐醴”一詞有兩種不同的解釋,需根據具體語境區分:
一、成語含義(常見用法)
- 讀音:cuì lǐ
- 基本含義:形容言辭、文章或藝術作品真切動人,令人心醉神迷。
- 來源:出自《莊子·逍遙遊》的寓言故事,原指喝下甘甜的醴酒後口齒生津,後引申為能給人美好感受的言辭。
- 使用場景:多用于贊美文學、音樂、戲劇等藝術形式的感染力,例如:“這篇散文如啐醴般令人回味無窮。”
二、古代禮儀術語
- 讀音:cuì lǐ
- 含義:指古代祭祀或冠禮儀式中的飲酒環節,即“啐酒”(淺嘗酒表示敬意)。
- 文獻依據:見于《儀禮·士冠禮》,如“筵末坐啐醴”,描述儀式中的特定動作。
提示:現代語境中多采用第一種含義(成語用法),第二種屬于特定曆史場景的釋義。如需深入研究,建議查閱《莊子》及《儀禮》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語大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阿爹半額包苴備完餅乾不蘭奚不着人柴棍從中作梗打礬打網砥墆疊升洞見肺腑番僞根指數宮樣鈎陳跪踏闆郭郎子國老古樸還炮寒餧紅雲侯氏揮戈魂飛膽裂诨經繼古開今旌币久直畸異拘彌勵行曆序尿床千裡駿骨前箸起船擎天清願輕直窮峽日秩三尺青鋒生柴市井徒稅服死有餘僇肆宅瑣蛣台星陶陶遂遂天賜天遊通藉湍濑穨顔宵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