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南社的意思、南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南社的解釋

辛亥革命時期的進步文學團體。由 陳去病 、 高旭 、 柳亞子 等發起,于1909年成立于 蘇州 。其社名取“操南音不忘其舊”之意,鼓吹資産階級民主革命,反對 清 王朝的專制統治。早期參加者多同盟會成員,其後流品漸雜。社員曾達千餘人。1923年因内部分化而停止活動。該社成員所作詩文,輯為《南社叢刻》,共出二十二集。 柳亞子 《胡寄塵詩序》:“餘與同人倡南社,思振 唐 音以斥傖楚,而尤重布衣之詩,以為不事王侯,高尚其志,非肉食者所敢望。” 甯調元 《南社集序》:“吾友 高 子 鈍劍 柳 子 亞盧 等,既以詩詞名海内,復創南社,以網羅當世騷人奇士之作,蔚為巨觀。 鐘儀 操南音,不忘本也。” 魯迅 《現今的新文學的概觀》:“即如 清 末的南社便是鼓吹革命的文學團體,他們歎 漢 族的被壓制,憤 滿 人的兇橫,渴望着‘光複舊物’。但 民國 成立以後,倒寂然無聲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南社是中國近代著名的文學團體,由同盟會成員陳去病、高旭和柳亞子等人于1909年11月13日在蘇州發起成立。其名稱取自“操南音,不忘本也”之意,旨在以文學倡導革命,反對清朝專制統治。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核心性質與宗旨

南社是辛亥革命前後具有革命傾向的文人社團,以“研究文學,提倡氣節”為宗旨,通過詩歌、文章宣揚民族主義與民主思想,成員多為同盟會文化骨幹。其創作緊密結合反清革命,被譽為“文有南社,武有黃埔”。

二、組織與活動特點

  1. 成員構成:彙聚了柳亞子、蘇曼殊、馬君武等近千名文人,涵蓋學者、詩人、報人,核心成員多兼具革命家與文學家雙重身份。
  2. 文學形式:以傳統詩詞為主,風格激昂慷慨,代表作如柳亞子的《放歌》直斥封建專制,呼應革命思潮。
  3. 社會影響:定期出版《南社叢刻》,舉辦“雅集”聯絡志士,為辛亥革命營造輿論氛圍。

三、曆史演變與意義

南社活動持續至1923年,後期因政治分歧逐漸解體。其推動舊體文學革新,銜接了新文化運動,被視為中國近代文學史的重要轉折點。《辭海》評價其“以文學鼓動革命,開現代文人結社之先聲”。


權威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第7版)“南社”詞條,商務印書館。
  2. 柳亞子《南社紀略》,上海人民出版社。
  3. 《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文學卷》“南社”條目,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南社是中國近代史上重要的革命文學團體,其曆史背景、活動及影響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梳理如下:

一、基本定義與成立背景

南社成立于1909年11月13日,由陳去病、高旭、柳亞子等同盟會成員發起,活動中心在上海。其名稱取自“操南音不忘其舊”的典故(鐘儀被囚仍堅持楚樂),隱晦表達反清立場。辛亥革命後,成員明确解釋“南”為“反抗北庭(清政府)”的标志。

二、宗旨與核心活動

  1. 政治目标
    以文學為武器,支持孫中山領導的民主革命,反對清朝統治及後續的袁世凱複辟。柳亞子曾稱南社是“與同盟會做犄角”的組織。

  2. 文學貢獻
    創辦《南社叢刻》作為機關刊物,收錄社員詩文,共出版22集。成員反對清末文壇的拟古主義(如“同光體”),提倡新文化。

三、組織發展與影響

四、演變與解體

五、權威性補充

需注意,部分低權威網頁(如)誤将南社描述為“古代文人團體”,實際南社為近代革命組織,與古代無關。核心信息應參考高權威來源(-7)。

别人正在浏覽...

媕妸黯雲表顯鄙悍不均産蓐吃馬屁穿域大吉第一次東征椴樹梵莢販運飛仙縫衣淺帶賦才負算格思功最鈎搭挂氣角宿椒子枇杷擊搏階柳庭花激賞庫劑限稷禼戢禦珂裡墾垡奎墨闊論高談兩浙茅菴面試民生塗炭腦兒酒逆讦盤藍磻谿遷賄啓母石輕垢曲城山頭廷尉繩檢申許蝕既手折雙饷他處玩愛亡敝武陵蠻絃歌相國遐險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