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德的意思、黃德的詳細解釋
黃德的解釋
五行中的土德。《漢書·禮樂志》:“爰五止,顯黃德,圖匈虐, 熏鬻 殛。”《梁書·武帝紀上》:“四百告終, 有漢 所以高揖;黃德既謝, 魏 氏所以樂推。”
詞語分解
- 黃的解釋 黃 á 像金子或向日葵花的顔色:黃色。黃昏。牛黃。黃澄澄。信口雌黃。 特指中國黃河:黃災。治黃。黃泛區。 指“黃帝”(即“軒轅氏”,傳說中原始社會部落聯盟首領):黃老(黃帝和老子)。炎黃子孫。 事情失
- 德的解釋 德 é 人們共同生活及行為的準則和規範,品行,品質:美德。品德。公德。德行。道德。德性。德育(以一定的社會要求,進行思想的、政治的和道德的教育)。德才兼備。度德量力。德高望重。 心意,信念:一心一德。
專業解析
"黃德"一詞在現代漢語詞典中并非獨立收錄的常見詞條,其含義需結合古漢語文化背景及構詞法解析。以下是綜合典籍記載的釋義:
一、字義解析
-
黃
- 本義指土地之色,《說文解字》釋為"地之色也",象征中央方位與中和之道(《禮記·郊特牲》"黃者中也")。
- 引申為"中和之德",《周易·坤卦》"君子黃中通理"即強調内在德性通達。
-
德
- 指道德、品性,《說文解字》:"德,升也",段玉裁注:"升當作登……得也",意為内在修養的外顯。
合義:"黃德"可解作以中和為本質的道德品行,強調符合天地之道的德行修養。
二、文化内涵溯源
-
五行學說關聯
在五行體系中,黃色屬土,居中央之位,《漢書·律曆志》載"黃者,中之色,君之服也",故"黃德"暗含統領四方的君主德行,代表至高的道德标準。
-
典籍用例
- 《呂氏春秋·應同》:"黃帝之時,天先見大螾大蝼,黃帝曰'土氣勝',土氣勝,故其色尚黃,其事則土。" 以黃帝尚黃喻君王承土德治國。
- 漢代緯書《河圖》:"黃德之君,四方歸之",進一步将"黃德"與帝王仁政關聯。
三、權威文獻佐證
-
《周易·坤卦》
"君子黃中通理,正位居體,美在其中而暢于四支,發于事業,美之至也。"
強調内在中和之德(黃中)是成就事業的根基。
-
《春秋繁露·五行對》(董仲舒)
"土居中央,謂之天潤……忠臣之義,孝子之行取之土,此謂五行者,乃孝子忠臣之行也。"
将土德(黃德)與儒家倫理直接關聯。
參考文獻
- 許慎. 《說文解字》. 中華書局, 1963.
- 班固. 《漢書·律曆志》. 中華書局, 1962.
- 董仲舒. 《春秋繁露》.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9.
- 呂不韋. 《呂氏春秋》. 中華書局, 2011.
(注:因"黃德"為複合文化概念,未見于現代詞典獨立詞條,釋義依據經典文獻語境推導,未提供網頁鍊接以确保學術嚴謹性。)
網絡擴展解釋
“黃德”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一、五行學說中的土德
這是該詞在古籍中的核心含義,源于中國古代五行理論:
- 基本定義:五行中“土”對應的德性,象征中央方位和承載萬物的屬性。
- 文獻依據:
- 《漢書·禮樂志》提到“顯黃德”,指土德在五行中的顯現。
- 《梁書·武帝紀》用“黃德既謝”暗喻朝代更替的五行循環。
二、作為人名的特殊用法
部分現代資料中,“黃德”指代具體人物:
- 示例:昆明軍區原副司令員黃德(山東壽光人,1938年參加八路軍)。
補充說明
- 少數非權威來源(如)将其拆解為“光明正大的品德”,但此解釋缺乏古籍支撐,可能是現代引申義或誤讀。
- 若在文學或曆史文本中遇到該詞,建議優先結合五行理論或具體人物背景解讀。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書》《梁書》原文或地方人物志。
别人正在浏覽...
包巟北鄙崩崩本世紀镳局逼夜不搬陪草蓐長檄錯雜打苞鬥目翻然改圖蜚虡腓字風波平地浮收勒折櫜弓戢矢官帽孤膽蠱膈菇蘆浩首合食紅娘子翬矯嘉禧錦薰籠醵借局囿開亮開允扛長工磕睡糲飰理工科籠撚秘密明節蜜汁磨核摸門兒锵羊峭巘氣輪耆昧瓊璧繞繞乳粟茹素颯灑社稷壇事養私富讨饒吞咽土雨王典無悖五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