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邏卒。《新唐書·康承訓傳》:“屯 任山 ,須 勛 至劫取之,遣邏子羸服覘賊。”
“邏子”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基本釋義
“邏子”指邏卒,即古代負責巡察、巡邏的士兵。該詞由“邏”(巡察)和“子”(指人)組合而成,強調其職能屬性。
文獻出處
在《新唐書·康承訓傳》中有明确用例:“屯任山,須勳至劫取之,遣邏子羸服觇賊。”。此處的“邏子”指僞裝成平民執行偵察任務的巡邏兵,體現了其軍事偵查職能。
字義關聯
“邏”本義為巡察,如“邏騎”“邏吏”等詞均與巡查相關;“子”在此處為名詞後綴,類似“卒子”“探子”的構詞方式,表示從事特定職責的人。
相關詞彙
與“邏子”相關的詞語包括“邏卒”“邏騎”等,均屬古代軍事巡查體系中的職務名稱。
該詞屬于曆史軍事術語,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主要見于古籍或相關研究文獻。如需進一步了解“邏”字的演變或其他複合詞,可參考中的字源分析。
《邏子》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邏輯的子弟”,也可以理解為邏輯學的學生或從事邏輯學的人。
《邏子》這個詞由“辶”和“子”兩個部首組成。
拆分後,它的筆畫數為8畫。
《邏子》一詞最早出現在戰國時期的《孟子·盡心上》,用來形容學問深厚的人。
《邏子》的繁體字為「邏子」。
在古代,漢字《邏子》的寫法和現代相似,沒有太大變化。
他是一位專業的邏子,對邏輯學非常精通。
邏輯、邏輯學、邏輯性、邏輯思維
思維者、哲學家、邏輯家
淺薄者、迷惑者、不講邏輯的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