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擊磬的聲音。《禮記·樂記》:“君子聽磬聲,則思死封疆之臣。”
(2).指代将帥。《宋書·索虜傳》:“是以分命吾等磬聲之臣,助 難當 報復。”
“磬聲”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擊磬的聲音
指古代打擊樂器“磬”發出的聲響。磬由玉石或銅鐵制成,形如曲尺,懸挂敲擊(、)。例如《禮記·樂記》記載:“君子聽磬聲,則思死封疆之臣”,說明磬聲常與莊重肅穆的場合相關聯。
引申指代将帥
古代文獻中,磬聲被借喻為将帥的象征。如《宋書·索虜傳》提到“磬聲之臣”,即指代肩負重任的軍事統帥(、)。
現代語境中,“磬聲”多用于描寫古典音樂、寺廟環境或比喻性表達。例如:“朱哲琴通過手勢和磬聲,帶領大家發出不同的聲音”,此處将磬聲融入藝術創作。
若需進一步了解磬的形制或曆史,可參考《說文解字》及《山海經》中對磬石的記載。
《磬聲》是指使用磬(一種古代樂器)所發出的聲音。磬聲清脆悅耳,常常用于古代宮廷和寺廟的音樂演奏或儀式中。
《磬聲》這個詞可以拆分為“石”和“音”兩個部首,“石”表示與石頭相關的事物,“音”表示聲音相關。它的總筆畫數為15。
《磬聲》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樂器磬的使用。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磬聲」。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為了表達特定的意義,有時候會采用一些特殊的寫法。關于《磬聲》這個詞,古代的寫法有若幹變種,其中一種是将磬的形狀與“聲”字組合在一起,形成「
」的樣子。這種寫法在古代的文獻中比較常見。以下是一些使用《磬聲》這個詞的例句:
與《磬聲》相關的一些組詞有:
與《磬聲》的近義詞是「鐘聲」,反義詞是「嘈雜聲」。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