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正之供的意思、惟正之供的詳細解釋
惟正之供的解釋
《書·無逸》:“ 文王 不敢盤于遊田,以庶邦惟正之供。”言惟正稅是進。後指正稅。古代法定百姓交納的賦稅。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莅任·詳文贅說》:“既蠲惟正之供,屢沛賑施之澤。”
詞語分解
- 惟的解釋 惟 é 單,隻:惟獨。惟一。惟有。惟恐。惟命是從。惟我獨尊。 但是:雨雖止,惟路仍甚泥濘。 文言助詞,常用于句首:惟妙惟肖。惟二月既望。 想,思考:思惟(亦作“思維”)。惟度(?)(思量,揣度)。
- 供的解釋 供 ō 準備着東西給需要的人應用:供給(?)。供求。供應。供需。供銷。提供。供不應求。 求 供 ò 奉獻:供養。供獻。供奉。供佛。供職。 祭祀用的東西:供桌。供品。供果。上供。 被審問時在法庭上述說
網絡擴展解釋
“惟正之供”是一個源自《尚書·無逸》的成語,其含義和背景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析:
一、詞源與基本含義
-
核心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尚書·無逸》:“文王不敢盤于遊田,以庶邦惟正之供。”
- 文中描述周文王不沉迷遊樂田獵,而是要求各諸侯國隻進獻法定正稅,體現了對賦稅制度的規範。
-
本義
“惟正之供”原指古代法定百姓應繳納的正稅,即國家規定的常規賦稅(如田賦、戶稅等),區别于額外苛捐雜稅。
二、詞義解析
- 逐字釋義
- 惟:僅、隻有。
- 正:指正稅,即合法征收的稅目。
- 供:進獻、繳納。
- 整體:強調僅繳納法定賦稅,不可增加其他負擔。
- 引申含義
部分解釋(如、3)将其擴展為“以正直之心供奉”,但此屬後起引申義,需注意其與原始文獻的差異。
三、曆史語境與應用
- 政治意義
該詞反映了古代統治者對賦稅規範化的重視。例如清代黃六鴻在《福惠全書》中提到“蠲惟正之供”,即減免正稅以體現仁政。
- 社會作用
通過明确稅賦邊界,避免官吏濫征,穩定民生經濟。
四、相關概念辨析
- 對比成語
如“惟命是從”(盲目服從)與“惟正之供”結構相似,但語義無直接關聯,需注意區分。
五、總結
“惟正之供”本義聚焦于法定賦稅制度,強調稅收的合法性與規範性。其曆史背景體現了古代治國理念中對經濟秩序的重視。若需進一步了解引申的道德化解讀,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工具書,但需結合原始文獻謹慎使用。
網絡擴展解釋二
《惟正之供》的意思
《惟正之供》是一個成語,意思是隻有合乎正道的供奉才能得到成功或加持。
拆分部首和筆畫
《惟正之供》的拆分部首是“思”和“田”,筆畫總數是13畫。
來源與繁體
《惟正之供》是出自《有志堂全書·佛經典章》中的一句話,是明代文學家兼*********劉基所創。在繁體字中,它的表達為「惟正之供」,并保留了原始的意思。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惟正之供》的寫法是「惟正之供」。
例句
他通過勤奮學習,做出了一份惟正之供,最終實現了自己的理想。
組詞
正志、正念、惟命是從、供奉、成功。
近義詞
順天應人、修行正道、殷勤供奉。
反義詞
存心叵測、邪惡曲線。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