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士祭神的禮儀。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八:“早歲 陳彭年 等定中外醮儀,列 聖祖天尊 在北極之上,伏緣 北極大帝 總領萬物,主宰中極。”《宣和遺事》前集:“ 宣和 七年,詔 林靈素 脩道書,改正諸家醮儀,校讎丹經。”
“醮儀”是道教中的一種宗教儀式,以下是詳細解釋:
醮儀(拼音:jiào yí)指道士主持的祭神禮儀,主要用于祈福、消災、禳解等目的。其核心是通過祭祀、誦經、獻供等方式與神靈溝通,祈求庇佑。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儀軌或曆史案例,可參考《雲麓漫鈔》《宣和遺事》等古籍記載。
醮儀是一個漢語詞彙,源于古代的宗教儀式。它指的是古人為祈求神靈保佑或祭祀祖先而進行的一種儀式活動。這個詞在現代中文中也可以用來表示一些重要的儀式或慶典。
醮儀的部首是酉,表示與酒和宴會相關。它的筆畫數為13個。
醮儀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宗教信仰和祭祀活動。在古代中國,人們相信通過舉行醮儀可以祈求神靈的庇佑和祖先的保佑。
繁體字“醮儀”保留了該詞的原始意思和意境。在一些地區和場合,人們仍然使用繁體字來書寫和表達醮儀。
古代漢字寫法與現代寫法有所不同。古時候,醮儀的字形為“酵+隹”。
1. 為了慶祝國慶節,舉行了盛大的醮儀活動。
2. 古人相信舉行醮儀可以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醮儀的組詞有:醮壇、醮場、醮官、醮師等。
近義詞可以是祭祀、儀式、慶典等。
反義詞沒有一個明确的反義詞,因為醮儀指的是一種特定的儀式活動,而不是一般概念的詞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