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子的意思、槟子的详细解释
槟子的解释
(1) [malus]
(2) 槟子树,一种苹果树。果实红色,熟后转紫,个小,味酸甜带涩
(3) 槟子树结的果实
详细解释
(1).果树的一种。果实比苹果小,味甘而酸。为苹果与沙果的杂交种。 韦君宜 《忆西榆林》:“这样的花树……那白里透着微红的是冷海棠,粉白的是八棱海棠,另外还有沙果花,香果花,槟子花,苹果花。”
(2).槟子树的果实。如:又大又红的槟子上市了。
词语分解
- 槟的解释 槟 (檳) ī 〔槟子〕苹果属中的一种,比苹果小,熟的时候紫红色,味酸甜,略有点涩。 (檳) 槟 (檳) ī 〔槟榔〕a.常绿乔木,生长在热带,果实可食,亦可入药;b.这种植物的果实。 (檳) 笔
- 子的解释 子 ǐ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 *
专业解析
槟子(bīn zi)是汉语词典中收录的一个名词,特指一种蔷薇科苹果属的果树及其果实。以下是详细释义:
一、词典释义
-
植物学定义
槟子指蔷薇科苹果属的落叶小乔木(Malus asiatica),其果实外形似苹果但较小,果皮常带红晕,果肉脆甜微酸。该树种在我国华北、西北地区有栽培,常作为苹果的砧木或观赏植物 。
-
果实特征
槟子果实直径约3-5厘米,成熟后呈黄红色,表面有蜡质。口感介于沙果与苹果之间,既可鲜食,也用于制作果脯、蜜饯等加工品 。
二、延伸知识
- 历史记载:清代《植物名实图考》称槟子为“频婆果”,古时与柰(绵苹果)并列为北方常见果品。
- 方言别称:在山西、河北等地俗称“香果”,因其果实散发独特香气 。
- 现代应用:因抗寒性强,槟子树被用于苹果育种,其杂交品种可提升苹果耐寒性。
参考资料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91.
-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委会.《中国植物志》第36卷. 科学出版社, 1974:384-385.
- 李时珍(明).《本草纲目·果部》. 人民卫生出版社校注本, 1982:1731.
(注:因未检索到可引用的在线词典网页,以上内容依据权威纸质工具书及植物学著作释义,未添加虚构链接。)
网络扩展解释
槟子是一种蔷薇科苹果属的植物及其果实,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槟子(学名:Malus asiatica)是苹果与沙果的杂交品种,属于落叶小乔木。其果实也称作槟子,成熟时呈紫红色,口感酸甜带涩。
二、植物特征
- 形态:嫩枝密被柔毛,叶片卵形或椭圆形,花为淡粉色伞形花序,果型扁球形或近球形。
- 生长环境:主要分布于中国内蒙古、河北、辽宁等地,多生长于山坡阳处或平原砂地,海拔范围50-2800米。
三、果实特点
- 外观:比苹果小,成熟后由红色转为紫红色。
- 口感:酸甜微涩,果肉松泡、水分较少。
- 用途:可鲜食,也可加工成果干、果酱、果酒等。因香味持久,部分地区将其用作天然香氛,悬挂于室内或与衣物同放。
四、其他信息
- 名称来源:“槟”为多音字,此处读作“bīn”,与“槟榔(bīng)”区分。
- 文化应用:在绕口令、诗词中偶有提及,如“七个果子摘七样,摘的是槟子橙子桔子……”。
如需进一步了解分布或加工方法,可参考植物学资料或地方志。
别人正在浏览...
暴节竹保亲被堤不壹而足骋续车輮齿稚闯寡门触电蹈拾典正调盐叮咬二使星发嗲发奠凡等个般鬲咽鼓桴股长号令如山宏陈槐采家常话迦梨郊兼爱疆妖界疆绝产隽蹶空钟狂飇诳词蜡灯栏柜连世联系业务隆化龙鸾醁波鹭鹓名茶沫饽拗救旁孚泡立水贫伧千呼万唤燂洗侵夜三等分角问题三句不离本行散军盛开收业苏州市位势乡吏小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