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足踏鬥宿星譜。為道士作法時的步伐。《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 莫道人 做張做智,步罡踏鬥,念呪書符。”《續小五義》第八四回:“﹝ 馮淵 ﹞忽見後面房上站着一個人,晚間一看,猶如半截裡黑塔一般,身軀胖大,頭如麥鬥,二目如燈,用了個魁星踏鬥的架勢,往下瞧着。”參見“ 踏罡步鬥 ”。
“踏鬥”是一個具有雙重含義的詞語,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一、道教儀式中的步伐(主流含義)
指道士在作法時,按照星宿方位(北鬥七星)踏行的特殊步法,又稱“步罡踏鬥”。
二、引申為努力奮進(較少見)
極少數語境中,可能被引申為“奮發向前”的比喻義,如“踏着鬥而上”。但此用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建議優先參考第一種解釋。
使用建議:
在古籍、宗教或曆史類文本中,“踏鬥”多指道教儀式步伐;若現代語境出現引申義,需結合上下文謹慎判斷。
踏鬥,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于形容某人的勇猛或膽識。該詞的部首是“足”和“鬥”,總共有12畫。
踏鬥一詞最早出現在《漢書·元帝紀》,原文寫作“踏鬥勇。”在古代軍事戰争中,“踏鬥勇”指的是那些能夠勇猛無畏地跨越敵人壕溝、戰壕等防線的戰士。
在繁體字中,“踏鬥”被寫作“踏鬪”。鬪是康熙字典中的一種繁體字,與鬥的字形相近,是傳統的用法。
根據《說文解字》的記載,古時的踏鬥字是寫作“蹋鬥”。在古代字書中,表達“踏鬥”這個意思的字還有“躐鬥”。
1. 他在戰場上展現了踏鬥勇的精神,成為了大家的楷模。 2. 這位年輕将軍有着踏鬥一般的身手,不輸給任何對手。
與踏鬥相關的組詞有: 1. 踏鞍:指騎馬征戰; 2. 踏上:指邁向某個目标或走上某個位置; 3. 鬥志:指戰勝敵人的勇氣和激情。
與踏鬥意思相近的詞彙有: 1. 跋涉:形容艱難地行走或通過某個困難境地; 2. 勇敢:指不怕困難、有膽量面對艱難的精神; 3. 責任心:指對工作、任務具有強烈的承擔意識。
與踏鬥相反的詞彙有: 1. 逃避:指不面對困難、躲避問題; 2. 膽怯:指内心膽小,缺乏勇氣; 3. 懦弱:指在面對困難時無法堅持或表現出膽怯。
【别人正在浏覽】